中國人口學界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就是:很多人口學家都認為“中國人口太多”,他們都主張大量減少中國人口。至於把中國人口減少到什麼程度(也就是達到所謂的“適度人口”),不同的人口學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宋健認為中國的適度人口是6.5億~7億,程恩富認為中國的適度人口是5億,李小平(網名“半個詩人”)認為中國的適度人口是3億……現在中國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4左右,我們知道,人口學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既然1.4的政策生育率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這就意味著中國人口政策的一個目標是要大量減少現有的人口數量。
然而,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包括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得多的國家)是把大量減少本國人口作為人口政策的目標。只要回顧一下人類歷史就會發現,從幾千年前一直到現在,人類數量的總趨勢是越來越多,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這說明了人口增長並不妨礙經濟發展。至今為止,沒有任何經濟上可信的理由證明這個趨勢會停止。中國歷史上的所謂“盛世”,往往是人口增長迅速的時期;而衰落和戰亂時期,往往是人口急劇減少的時期。有人說:“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是由於人口太多,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所以才發生農民起義。”然而,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主要是由於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以及暴政引起的,而不是由於人口太多。例如,陳勝、吳廣起義時,中國人口只有兩千萬。
只要科學技術在進步,地球(或一個國家)能養活的人口必定是越來越多的,而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的,幾千年來的歷史已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一生中所創造的價值是大於他(她)的消費的,所以,人口增長對人類的發展是起到積極作用的。因此,我認為,一個國家並不需要控制人口增長。退一步來說,即使要控制人口增長,也應該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世代更替水平。一個國家的人口既然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就證明這個國家能養活這個數量的人口,否則人口不可能增長到這個規模。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一個國家能養活的人口必定是越來越多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的。既然未來中國能養活的人口比現在多,而且生活水平也比現在高,那麼人口政策的底線應當是保持這個人口數量,而不應當是企圖大量減少這個人口數量。
現在有些國家的人口已經進入負增長,但人口負增長決不是這些國家追求的目標,相反,很多國家都在鼓勵生育。例如,日本自從2005年進入人口負增長之後,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意識到,經濟蕭條之後還可複蘇,但是少子化與老齡社會是限制日本走入複蘇的長期制約因素。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日本正在開始逐漸消失。日本、德國等國家的人口進入負增長,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這些國家已經竭盡全力鼓勵生育也無法奏效;而將來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計劃生育。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一旦完成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實質性轉變,要促使生育率的回升是極其困難的。
本文摘自《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政策執行至今,計生部門宣傳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們對於人口的觀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然而,現實的人口危機早已悄然襲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衆多弊端逐漸顯現,一些行業的勞動力不足,社會養老未來將不堪重負,“421”家庭生活壓力增大,性別比失衡嚴重……而且,人口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其是一個週期很長的“大工程”,我們現在還來得及嗎?
本書從衆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人口問題入手,細致地分析了那些聽起來有道理的論斷是多麼荒誕。在結合中國現狀解讀人口問題的同時,本書還強調了社會道德、個人價值觀等對於人們理解人口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