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國的高考報名人數為1050萬人,達到歷史最高;2009年為1020萬人,首度出現高考報名人數減少,2010年為957萬,2011年為933萬,2012年約為900萬人,四年來,高考報名人數已經下降140萬。
有人認為,高考人數下降的原因是大學生就業難,導致“讀書無用論”重新擡頭。但從更多數據看,我認為,大學生就業難固然是高考人數下降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導致的適齡人口下降。
近十多年來,教育部發佈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小學在校生人數逐年減少。下面是部分數據摘錄:
1998年:小學在校生13953.80萬人,比上年減少41.57萬人。
1999年:小學在校生13547.96萬人,比上年減少405.84萬人。
2000年:小學在校生13013.25萬人,比上年減少534.71萬人。
2001年:小學在校生12543.47萬人,比上年減少469.78萬人。
2002年:小學在校生12156.71萬人,比上年減少386.76萬人。
2003年:小學在校生11689.74萬人,比上年減少466.97萬人。
2004年:小學在校生11246.23萬人,比上年減少443.51萬人。
2005年:小學在校生10864.07萬人,比上年減少382.16萬人。
2006年:小學在校生10711.53萬人,比上年減少152.54萬人。
2007年:小學在校生10564萬人,比上年減少147.53萬人。
2008年:小學在校生10331.51萬人,比上年減少232.49萬人。
2009年:小學在校生10071.47萬人,比上年減少260.04萬人。
2010年:小學在校生9940.70萬人,比上年減少130.77萬人。
2011年:小學在校生9926.37萬人,比上年減少14.34萬人。
從2004年起,初中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也逐年減少。下面是部分數據摘錄:
2004年:初中招生2094.64萬人,比上年減少125.49萬人;在校生6527.51萬人,比上年減少163.32萬人。
2005年:初中招生1987.58萬人,比上年減少107.06萬人;在校生6214.94萬人,比上年減少312.57萬人。
2006年:初中招生1929.56萬人,比上年減少58.02萬人;在校生5957.95萬人,比上年減少257萬人。
2007年:初中招生1868.5萬人,比上年減少61.06萬人;在校生5736.19萬人,比上年減少221.76萬人。
2008年:初中招生1859.60萬人,比上年減少8.9萬人;在校生5584.97萬人,比上年減少151.22萬人。
2009年:初中招生1788.45萬人,比上年減少71.15萬人;在校生5440.94萬人,比上年減少144.03萬人。
2010年:初中招生1716.58萬人,比上年減少71.87萬人;在校生5279.33萬人,比上年減少161.61萬人。
2011年:初中招生1634.73萬人,比上年減少81.85萬人;在校生5066.80萬人,比上年減少212.53萬人。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從十多年前開始,小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從2004年開始,初中生人數逐年減少。那麼,當年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到近幾年已到了大學入學年齡,高考人數下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見,小學生、初中生以及高考人數下降的背後原因,是中國低齡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10歲人口有2621萬人,5歲人口有1693萬人,而1歲人口僅有1150萬,不到10歲人口的一半!
雖然現在中國人口總量仍在緩慢增長,但少兒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下降。0~14歲的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1982年為33.6%(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年降到27.86%(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降到22.8%(第五次人口普查),2011年進一步下降到16.5%,下降速度相當快。這意味著,中國人口負增長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本文摘自《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政策執行至今,計生部門宣傳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們對於人口的觀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然而,現實的人口危機早已悄然襲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衆多弊端逐漸顯現,一些行業的勞動力不足,社會養老未來將不堪重負,“421”家庭生活壓力增大,性別比失衡嚴重……而且,人口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其是一個週期很長的“大工程”,我們現在還來得及嗎?
本書從衆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人口問題入手,細致地分析了那些聽起來有道理的論斷是多麼荒誕。在結合中國現狀解讀人口問題的同時,本書還強調了社會道德、個人價值觀等對於人們理解人口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