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派”時代的電子消費(2)

2013-08-29 07:47:04

  ipad商標争奪戰

  自蘋果iPad上市至今,這款產品的累計發售總量已達到5500萬部。要知道,iPhone用了三年時間才達到5500萬部的銷量,而筆記本Mac book用了22年時間才達到這一銷量。明眼人都知道,iPad商標是一座金山。如果蘋果敗訴,就意味著蘋果公司不僅可能面臨“天價”罰單,而且有可能失去在中國内地的iPad商標權,從此只能“改名換姓”。

  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規定,對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據行業專家預計:按照目前蘋果iPad銷量5500萬台左右推算,這個罰款數額最高會達到近300億元。

  這起糾紛的争議點在於,之前出面溝通的都是深圳唯冠的人馬,簽字的時候蓋的卻是台灣唯冠的章,而現在深圳唯冠並不認賬。蘋果無法接受這個同一副臉孔的“另一套班子”撒潑耍賴,讓自己要再一次埋單。但是商標權轉讓合同上確實沒有“深圳唯冠”的蓋章、也沒有“深圳唯冠”的簽名授權,蘋果律師只能費力證明“深圳唯冠”雖未出現名字,卻實際參與到交易中。由於第二審程序是以一審裁判為基礎的,蘋果公司作為上訴人舉證十分艱苦。蘋果公司首先需要證明一審中未被採納認定的郵件是有效證據,其次需要保證自己新提出的證據經得起對方的再一次質證。

  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曾在媒體上表示,早在2010年4月,蘋果就曾和唯冠就商標問題進行過協商,要求唯冠向其轉讓iPad商標,然而雙方並未就轉讓金達成一致。他說:“沒拿到商標,蘋果可以不使用iPad,或等到拿到後再使用,但沒想到蘋果繞過談判,單方面生產銷售iPad產品。也許蘋果認為唯冠是一家債台高築的小企業,他們沒有放在眼裡,但法律不會因為商業地位而給予特殊地位。”深圳唯冠指責蘋果公司铤而走險,而一些網民質疑深圳唯冠與蘋果公司的糾紛是惡意訴訟,企圖“敲詐”。

  深圳唯冠在中國取得商標的時候,是完全依照中國的商標法獲得的。如果沒有特別情形,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公司的行為是通過法定代表人來實現的。在這個案件當中,恰恰台灣唯冠和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是同一個人,並且他也授權了。但是在這個案件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從現行的中國《商標法》來說,這個轉讓合同已經成立了,但是沒有生效。因為根據國家《商標法》的規定,轉讓不是說實施就夠的,它生效的條件是必須要到國家商標局去備案。如果沒有去備案,即使公證了也沒用,國家只看這個商標本來是誰的。在國家商標局備案的這個商標屬於深圳唯冠,那麼轉讓合同必須要蓋深圳唯冠的章,合同才算生效。這些手續齊備以後,雙方的主體證明、營業執照再做一個公證,所有的手續全了,6個月以後才算完成了轉讓,在公開的國家商標網數據庫裡,商標的歸屬人才算轉變成功。

  實際上,唯冠在2010年8月就進入破產了程序。唯冠本是國際知名的顯示器和液晶面闆制造商,旗下有多個顯示器品牌,包括80後所熟知的美格、EMC等等,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最大的客戶寶麗來破產,直接導致深圳唯冠入不敷出。唯冠國際的股票在2008年8月就停牌了。主席楊榮山於2010年8月被法院頒令破產。同年10 月唯冠國際發出公告,評估楊榮山破產對業務狀況的影響,表示該集團若幹貸款由楊榮山提供個人擔保。截至2010年9月16日,其擔保的貸款總額約為11.54 億元,集團之逾期負債總額約為38.34 億元。2012年3月8日,中國銀行等唯冠科技的八家債權銀行發佈聯合聲明,稱擁有iPad中國内地商標。因為在2009年,唯冠科技就欠下八大銀行4億美元債務,銀行當時已經查封唯冠科技所有資產,包含在中國註冊的 iPad商標。也就是說,iPad在中國内地的商標其實早已不歸唯冠所有,而是這幾家銀行的共同財產。這就意味著中國内地的 iPad商標之争已經變成了八家中國的銀行和蘋果公司之間的對抗。

  商標權糾紛對蘋果公司本身影響不大,真正擔驚受怕的是渠道商、代理商和經銷商。在蘋果公司召開發佈會宣佈推出新款iPad後,深圳唯冠就發佈了一封《致蘋果iPad產品全國供應商及經銷商的公開信》,警告經銷商不得有銷售、運輸iPad等行為,否則將追究一切法律責任。深圳唯冠在公開信中強調,截至目前,公司是“iPad”註冊商標唯一合法的權利人,依法享有禁止他人使用該商標的一切權利。記者嘗試去上海蘋果授權的經銷商處了解ipad目前的銷售情況,他們都表現得非常謹慎,閉口不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就在唯冠與蘋果之争新聞出來的第一天,蘋果經銷商都馬上對ipad的產品進行了降價銷售。這樣做也是擔心蘋果一旦出事,工商局會來沒收他們的東西。不過後來知道審判結果還沒出來,兩三天後又恢複了售價,銷售量也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


  本書是葉檀關於當前中國經濟觀察與分析、未來經濟預測與前瞻的傾力之作。它濃縮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智慧精華,與讀者共同分享看懂經濟趨勢的全新視角,傳授了理性投資的基本思維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對國際國内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對股市、樓市、金市、期貨等領域的投資指導,對電商、傳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業的經濟分析,對百姓如何正確理財的建議等。可以說,這是一本個人投資理財、政府官員經濟決策、企業高層資本運營、金融機構業務培訓必讀的財經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