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綁架的柴米油鹽(1)

2013-08-29 07:53:17

  市場的真相

  有些東西漲價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比如說上海的房子,比如說情人節的玫瑰花,但是有些東西的漲價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似乎在突然之間,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走上了漲價的通道,比如豬肉的價格在短短兩年裡就翻了一番。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哪些因素擡高了我們的生活成本?各種漲價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如此真實地感受著通貨膨脹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壓力。可是,當我們看到統計局的數據時,卻會發現這些數據實在與我們的切身感受有著天壤之別。

  為什麼我們對於通脹的感受和統計局統計的結果有如此大的偏差?面對統計局的“離奇數據”,我們都會很直觀地認為統計局有問題。但是,我們是否意識到了:我們對降價的東西其實並不敏感。比如電子產品一直在降價,十年前,買一台彩電要幾萬塊,而現在呢,可能只需要幾千塊;十年前,一輛桑塔納汽車是二十多萬,而現在只需要幾萬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方面,比如兩年前一部三千塊錢的手機,現在可能跌到了幾百塊錢,但是如果我們要買一部手機,可能還是會去買兩三千塊錢的手機,而不是這個只需幾百塊就能買到的手機。

  因此,CPI是一個全面的事情。為什麼有人感覺在漲價,有人感覺在跌價,這說明市場真正的面目是有漲有跌,以漲為主,跌的比重稍微低一點。另外,不同的人可能對漲跌的感受也不一樣。比如說,工薪階層的大部分消費集中在吃和住,所以他們感覺到物價上漲得特別嚴重。但是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說,吃住並不是他們的主要開銷。所以,生活用品的漲價對低收入階層的人沖擊最大。

  雖然菜價漲未必全部是農民賺了,但是菜價不漲,農民肯定不可能多賺。物價上漲,實際上是社會對財富的一次重新分配。現在大量的農民都不願意出來打工,因為他們在家裡種菜的收入也不錯。因此,農民的收入增加,就必然帶動用工價格的上漲,只有這樣,工廠才能招到工人。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活必需品的漲價對農民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那些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的生活成本就相對提高了。

  2012年,天涯社區有一條關於“80後春節回家要帶多少錢才夠”的帖子,點擊率超過了三十萬。樓主列出了自己春節的賬單,並稱“沒有萬元難過節”,引來了衆多網友的跟帖。在近兩千條的回複中,許多年輕人紛紛曬出了自己的春節賬單,吐槽“過不起年”。與此同時,還有的網站發起了春節開銷的網上調查,讓網民在網上曬曬過年的開銷以及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網民開銷超過了五千元,兩成的網民感到沒有幸福感,近半的網民認為壓力來源於開銷過大。

  通常大家說的“通脹”實質上是指物價水平的上漲,而價格的上漲實質上是結構性上漲。我們能看到現在的價格上漲是兩頭的價格上漲,一頭是上遊的資源類價格上漲,比如說煤炭、石油等,一頭是下遊的終端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這次的價格上漲是一種必然。目前的物價上漲是資源漲價拉動的通脹,與工資上漲拉動的通脹,完全不同。只要資源稀缺,那麼通脹就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資源稀缺,資源的價格就要上漲,上遊成本上升,隨之傳遞到中遊,然後再到下遊,最後導致了終端消費品的價格上升。

  當然,物價的上漲也有一個臨界點。如果漲價的幅度超過了這個臨界點,一般的消費品可能就會變成奢侈品。比如現在豬肉的價格還是大家可承受的,大家天天都可以吃肉,如果豬肉漲價幅度超過了一定量,大家吃不起肉了,天天吃肉變成只能一個禮拜吃一次,最後變成一個月吃一次,那個時候恐怕就會出現大問題了。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


  本書是葉檀關於當前中國經濟觀察與分析、未來經濟預測與前瞻的傾力之作。它濃縮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智慧精華,與讀者共同分享看懂經濟趨勢的全新視角,傳授了理性投資的基本思維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對國際國内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對股市、樓市、金市、期貨等領域的投資指導,對電商、傳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業的經濟分析,對百姓如何正確理財的建議等。可以說,這是一本個人投資理財、政府官員經濟決策、企業高層資本運營、金融機構業務培訓必讀的財經書。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