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財富的尺子
CPI步步緊逼,老百姓的荷包節節縮水,工資上漲的速度跑不過CPI。豬肉、雞蛋、青菜價格一路飛漲,難道農民賺錢了?養豬的說,誰說養豬賺錢了?仔豬費用讓人苦不堪言。更讓農戶“扛不住”的是飼料也上漲了。所以別看菜市場豬肉價格一路上蹿,養豬的可是一分錢也沒多掙。菜價漲了,那麼菜農的收入增加了嗎?菜農也說,我們不僅沒能賺到更多的錢,拿到手裡的錢反而比以前少了。原因是化肥的價錢比菜價漲得還要高。同樣,運費上漲,開長途運菜的司機沒多賺錢;收購成本增加,經銷商也沒多賺錢;而租金水電等各種費用上漲,市場裡的菜販子不可能多賺錢;買菜的市民更不用說了,只有向外掏錢的份兒。那麼,錢到底哪兒去了?到底有沒有人會從物價上漲的過程當中賺到錢呢?
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每個階層都有可能得益,也都有可能蒙受損失。一方面,物價上漲了,實際購買力下降了,人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這些肯定都是損失。但是如果在這一輪價格上漲以後,他的收入增長幅度比價格上漲幅度還快,那麼他肯定就是得益了。
比如說,一個低收入者,在這個時期,他的工資並沒有增加,那麼他肯定就會感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因為他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漲價了。而另外一個中等收入者,在這個時期他的工資增加了,除去基本生活費用外,他還能有一部分的結餘,如果他把錢存在銀行裡面的話,那肯定也是損失,因為錢在不斷地貶值,但是如果他拿去買了黃金或者購置了房產,那麼基本上能算是收支平衡或者略有增值。當然,如果他去買了股票,那麼肯定也是損失慘重。
目前的通貨膨脹是資源拉動型的。現在對於中國來講,土地資源非常稀缺,房價貴的話,誰有地誰就能發財。實際上值錢的也不是房子,而是房子下面那塊地。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它的價值也會不一樣的。
而如果用黃金來衡量房價,我們會發覺房價沒怎麼漲,因為黃金價格也在一個勁兒地往上漲。房價漲得最厲害的時候,也是金價漲得最厲害的時候。所以我們如果以黃金作為一個標桿的話,會發覺投資產品的價格也沒有上漲。
關於黃金能不能保值抗通脹,市場上也是衆說紛纭。然而有這樣一種算法,1980年一盎司黃金的價格是八百多美元,近30年也就漲了六百美元。民國初年一兩黃金可以買兩畝良田,五兩黃金就可以買北京一個四合院,但近一百年後的今天,一公斤黃金等於三十萬元人民幣,只能買北京四合院的半個廁所。因此“黃金抵禦通脹”的說法,完全取決於投資者在哪一個時點買入。相比之下,2010年全年大蒜最高價達到了同比的二十五倍,原來四毛錢一市斤的大蒜,變成了十元錢一市斤。而2010年也逢黃金盛世金價大漲,最高漲幅只達到37%。
因此,說到物價的變化,其實我們在心裡是有一個參照物來與現在的物價進行對比的。參照物的不同,感受到的價格變化也會不同。
紙幣作為一種貨幣,可以用來衡量財富的多少。而通脹實際上是把衡量財富的尺子給變了變。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
本書是葉檀關於當前中國經濟觀察與分析、未來經濟預測與前瞻的傾力之作。它濃縮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智慧精華,與讀者共同分享看懂經濟趨勢的全新視角,傳授了理性投資的基本思維及操作技巧。其中包含了作者對國際國内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對股市、樓市、金市、期貨等領域的投資指導,對電商、傳媒、能源、航空等各行各業的經濟分析,對百姓如何正確理財的建議等。可以說,這是一本個人投資理財、政府官員經濟決策、企業高層資本運營、金融機構業務培訓必讀的財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