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直是整個歐洲的戰場,松散的德意志各個邦國的人們經常成為歐洲列強的雇佣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人口時增時減。德國人口在1500年為1200萬,1600年增加到1600萬,1648年“三十年戰争”導致人口減少,1700年恢複到1500萬,1800年增加到2900萬。拿破侖1806年入侵,普魯士等邦國遭遇慘敗,人口也減少。1814年,拿破侖被反法同盟擊敗,在英國和俄國主導下,由38個邦國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成立了。1820年德國人口為2491萬,1830年恢複到2804萬。1834年建立德意志關稅同盟。1871年德國統一時人口已經增加到3946萬,成為歐洲第二人口大國(僅比俄國少),而此時英國和法國人口分別為3168萬和3773萬。
德國人口增加迅速,人口壓力大,但是又不能像英國、法國那樣從殖民地獲取糧食等資源,這就迫使德國轉向於科技創新。於是,德國一方面是人口大國,一方面又普及免費義務教育、加強科技創新,使得人口資源快速轉變為人力資源。1810年創建了柏林大學,被稱為“近代大學之母”。憑借人力資源優勢,19世紀的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比如,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德國科學家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化肥。1913年德國人口增加到6506萬,遠遠超過英國和法國人口的4565萬和4146萬。將不斷增加的龐大的人口資源開發成人力資源是德國崛起的秘訣。
德國的直接競争對手是鄰國法國。1820年德國人口只相當於法國的80%,而到1913年卻是法國的1.6倍。與人口優勢相伴隨的是綜合國力大增。1820年德國GDP只相當於法國的76%,1871年只相當於英國的68%;但在1873年超過法國,1908年超過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13年的德國的GDP是法國的1.64倍,是英國的1.06倍。絕對的人口和經濟實力讓德國在1914年悍然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除了德國外,還有奧匈帝國(5280萬人口)、奧斯曼帝國(2400萬人口)、保加利亞(470萬人口),人口和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但是美國和俄國這兩個人口大國加入協約國,徹底改變了戰局。俄國當時雖然還是農奴制國家,還比較落後,但是1913年有1.56億人口(是德國的2.4倍),GDP也接近德國;1913年美國人口(9761萬)是德國1.5倍,GDP是德國的2.2倍。這種人口形勢對比必然導致同盟國的慘敗。戰争使得德國的GDP減少了1/3,也使得人口減少到1919年的6055萬。
1919-1939年間德國人口和經濟增長都快於英國和法國,1939年德國人口增加到6929萬,而法國和英國人口分別只有4190萬、4799萬;1939年德國的GDP 是法國的1.87倍,是英國的1.25倍。絕對優勢使得德國野心再次膨脹,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局部看,以德國和意大利(1939年人口4387萬,GDP是法國的77%)為主的軸心國是可以打敗以英法為主的同盟國的,但同樣由於美國和蘇聯這兩個人口大國的加入,改變了戰局的結局。1939年美國人口是德國的1.9倍,GDP是德國的2.3倍;蘇聯人口是德國的2.78倍,GDP是德國的1.15倍。戰争不但讓德國人口減少和經濟衰退,國家也被一分為二。
1820年的法國人口是德國的1.25倍,GDP是德國的1.32倍;但是到1939年的時候,法國人口只是德國的60%,GDP只是德國的54%。短短的120年間,地緣政治和經濟就發生了颠覆性改變。德國除了本土人口增加較快外,還大量移民國外,美國人口普查顯示1990年美國有5795萬德裔,[ U.S. Census Bureau, “Ancestry: 2000,” Census 2000 Brief, Issued June 2004, pp.3-6, http://www.census.gov/prod/2004pubs/c2kbr-35.pdf]根據加拿大2006年人口統計資料,加拿大有318萬德裔。[ “Ethnic origins, 2006 counts, for Canada,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 20% sample data,” Statistics Canada, Date Modified: 2010-10-06, http://www12.statcan.ca/census-recensement/2006/dp-pd/hlt/97-562/pages/page.cfm?Lang=E&Geo=PR&Code=01&Data=Count&Table=2&StartRec=1&Sort=3&Display=All&CSDFilter=5000#Notes]1700年的1500萬德國人目前至少有1.5億後裔。
但是風水輪流轉,二戰後德國生育率一直低於法國,1975-2009年平均只有1.37,而法國平均還有1.86。法國人口相當於德國的比例由1943年的55.4%上升到2010年的76.3%。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訂版》,如果保持現有生育率不變,那麼2100年法國人口將是德國的1.68倍,中位年齡是46.5歲(德國是56.5歲)。[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 http://esa.un.org/unpd/wpp/index.htm]
本文摘自《大國空巢》
大陸版的《大國空巢: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持論更溫和,内容更精簡,數據更紮實,觀點更明確,如作者在《大國空巢: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自序中所言:“從文字來看,香港版去除了一些‘酒糟’,只濃縮為《大國空巢: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20%的内容,新增了80%内容……香港版裡主要用的是自制的‘鳥铳’……這一版添置了一些‘槍炮’(複習了大學和研究生時學過的人口統計學,並向一些人口學者請教,使得方法更符合規範)。”可以說,這是作者的一本心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