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變法

2013-08-29 08:37:41

  中國歷代的經濟變革,應從公元前8世紀的春秋說起。

  春秋之前,只有“天下”,而沒有“國家”。週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個諸侯國恪守秩序,相安無事,因此沒有任何求變的動機及欲望。公元前771年,週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殺死,西週終結。從此,天子權威喪失,各國開始火拼,争強求富就成了新的時代主題,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我們則視之為變革的發生。所謂國家,從來是血腥競争的產物,這是舉世之公理。

  從統治者的策略來說,兩千年的經濟變革以千年為界,切為兩截,從春秋時期到12世紀的北宋,變革是基於擴張的需求,而之後到18世紀初期的“康乾盛世”則以穩定為主題。及至近當代,從洋務運動到現今,則出現了救亡、擴張、穩定,再擴張、再穩定的多個主題變奏,這期間的反複徘徊,值得我們細細體味。

  春秋有“五霸”,首霸者為齊桓公,齊國之盛,正是第一場經濟大變革的結果。週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黃河中遊,而齊國地處偏遠的膠州半島,很像改革開放之初的廣東、福建,地狹、濱海、遠離中央政治中心,齊國的開國者是姜尚公,非姬姓王族,變法之初,屬邊遠小國。所以,自古以來,弱者就是變革的發動機。中國從第一次搞經濟變革開始就呈現出一個鮮明的特點:觀念的優先往往比資源的優先更重要。

  特別有趣的是,齊桓公並不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君主,此公自诩有“三好”,好吃、好田、好色,輔佐他的人叫管仲,是一個戰場逃兵和很失敗的商人,曾經“三辱於市”。就是這樣的“三好先生”和失意商人,聯起手來,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也許是最成功的經濟大變革。

本文摘自《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兩千七百年前,春秋時期的管仲改制變法,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傲視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時國庫充實,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為之緩解;公元1978年,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百年積弱的中國經濟再度崛起,重回強國之列。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歷了十數次重大的經濟變革,每一次變革,都順應社會發展而發生,也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今,新的社會發展又提出了繼續變革的要求。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中國經濟變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對中國歷史上十數次重大經濟變革的種種措施和實踐作了系統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變,坦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隐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内在邏輯與規律。辯駁得失,以史為鑒,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經濟史”。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