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沖(2)

2013-08-29 09:14:52

  在第3章我們將考察地球的源和匯的狀況。從我們在這一章給出的數據中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個是壞消息,另一個是好消息。

  壞消息是,許多重要資源的“源”正在枯竭或下降,而許多“匯”則正被填滿或正在溢出。照目前這種速度,現在這種由人類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吞吐流量不可能維持太久。一些源和匯已經緊張到開始通過諸如成本提高、污染負擔加重以及死亡率上升等因素對增長產生限制。

  好消息是,目前這麼高的生產能力並不是支撐世界上所有人都維持一種體面的生活標準所必需的。生態足迹可以通過降低人口、轉變消費模式或應用更多有效利用資源的技術等得到緩解。這些變化是可能的。人類已經擁有必要的知識來維持充足的最終食物和服務水平而同時大大減輕地球的負擔。在理論上有許多可能的方法將人類的生態足迹帶回到其極限以下。

  但是,理論不會自動變成實踐。這些可以放緩生態足迹的變化和選擇目前並沒有發生,至少是不會這麼快就能減輕源和匯日益增加的負擔。它們沒有發生既是因為眼前還沒有壓力使它們發生,也是因為它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得以實施。這就是第4章的主題。在這一章我們讨論了對人類社會的過沖徵兆發出警告的信號。我們還考察了人和制度能夠做出反應的速度。

  在第4章,我們轉向我們的計算機模型——World3模型。它可以讓我們對許多數據和理論加以組合,將增長、極限、反應滞後等納入到一個清晰、連貫的全景圖中。並且它給我們提供了根據我們當前所知來預測未來結果的工具。我們給出了在假定沒有深刻的變化、沒有特別努力去展望未來、去改善信號或在情況變得危急前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計算機模擬系統演變時會發生什麼。

  這些模擬的結果是,幾乎在每一個模擬場景中,都會發生經濟和人口的過沖和崩潰。

  但不是所有的場景都出現崩潰。在第5章我們講述了我們所知道的關於人類有能力進行前瞻、覺察到極限並在災難出現前勒馬的最好的故事。我們描述了20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對臭氧層遭到破壞的消息的反應。這個故事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當時普遍認為,公衆、政府和企業絕不可能在解決需要遠見和自律的全球性問題上進行合作,而發生的事實給這種有點憤世嫉俗的觀念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反證。第二,它具體列舉了過沖所需要的三個特徵:快速增長、極限和滞後反應(既包括科學上的也包括政治上的)。

  關於臭氧層損耗和人類對此的反應的故事現在看來是成功的,但其末章可能需要幾十年後才能完成。所以它也是一個告誡式的故事,是一個表明依賴不完全的信息、滞後的信號,在一個具有無窮要素的系統中,引領複雜的人類企業在錯綜複雜的地球系統中走上可持續之路是多麼複雜的故事。

  在第6章,我們使用計算機來實現我們的首要目的——不是預測當前政策會導致什麼後果,而是探詢如果我們做出各種變化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在World3模型中加入了一些關於人類創造力的假說。我們集中考察了解決問題的兩個機制,兩個被人們寄予極大信任的機制——技術和市場。這兩個顯示人類非凡反應能力的機制的主要特徵本來都已經被納入到World3模型中,但在第6章我們對它們進行了強化。我們探究,如果國際社會開始認真地配置資源以達到控制污染、水土保持、人類健康、物質循環並極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從World3模型所模擬的場景中發現這些措施具有相當大的幫助。但僅僅靠它們自己還不夠,還達不到目標。因為技術-市場反應自身就是滞後的並且是不完善的。它們需要時間,需要資本,需要物質流和能量流,它們會被污染和經濟增長所壓倒。技術進步和市場靈活性對防止崩潰和將世界帶入可持續狀態是必需的。是必需的,但不是充分的。需要一些更多的東西。這就是第7章的主題。

  在第7章,我們使用World3模型來考察如果工業世界變得更智慧而不僅僅是聰明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假定工業世界採納兩種“充裕”的定義並開始在此基礎上行動:一種是不得不考慮物質消耗,另一種是考慮家庭規模。這些變化,加上我們在第6章所假定的技術變化,讓一個80億人口的虛擬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可能的。所有這80億人口都可以達到大致相當於目前歐洲低收入國家的富裕水平。對市場效率和技術進步做出合理假定,該虛擬世界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生產就可以依靠地球無限維持下去。在這一章我們證明過沖是可以逐漸回到可持續狀態的。

  可持續性在我們目前這種“增長崇拜”文化中是一個很“外國”的概念,我們在第7章中花了一些時間來對它進行定義,並舉例說明一個可持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以及它不應該是什麼樣。我們認為,在一個可持續的世界中沒有任何理由讓任何一個人生活在貧困中。相反,我們認為這樣一個世界能為所有人提供物質保?。我們不認為一個可持續的社會應該是停滞的、單調的、千篇一律或僵化的。它不應該是、可能也不會是中央集權控制的或獨裁的。它應當是一個有時間、有資源並且有意願來糾正錯誤、進行創新、保持地球生態系統的生產力的世界。它可以更專註於用心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沒腦子地拼命擴張物質消費和擴大物質資本存量。

  作為結論性的第8章更多的是從我們的心智模型中而不是從數據或計算機模型中推導出來的。這一章給出的是我們個人對哪些事情必須現在就做的理解。我們的世界模型即World3模型給出了對未來既應當悲觀也應當樂觀的基礎。在這方面,作者們產生了分歧。丹尼斯和喬根相信平均生活質量的下降現在已經是不可避免了,甚至全球人口和經濟也可能將被迫下降。德内拉畢生堅信人類會產生所需要的遠見、制度和道德規範來達到一個有吸引力的、可持續的社會。盡管我們的觀點不同,我們三個人在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方面意見是一致的,這將在第8章中進行讨論。

  最後一章給出了為將對地球和社會的破壞降低到最小程度所應採取的行動的優先順序,描述了能夠幫助全球社會走向可持續狀態的五種工具。

  不管我們上面列出了什麼,我們知道在未來20年的時間裡將會出現的諸種主要情況。由於全球經濟目前已經大大超出了可持續的水平,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再來幻想地球的無窮無盡了。我們知道這種調整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有一場跟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具有同樣深遠意義的革命。我們認識到找到解決諸如貧困和就業等問題的方案非常困難,截至目前增長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能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希望所在。但是,我們知道依賴增長將會陷入一種虛幻的希望,因為這種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在一個有限的世界中盲目追求物質增長最終將會使大多數問題惡化。找到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是可能的。

  30年前我們所寫的許多東西仍然是正確的。然而,科學和社會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又前進了許多。我們所有人都學到了許多東西並獲得了新的觀念。數據、計算機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走向未來的可能道路自我們1972年第一次強調增長的極限以來已經變得更窄。我們原本能夠不斷對全球公民施加影響的水平已經不可能再達到了,我們原本可以保持的生態系統也已經不複存在了,那些原本可以給未來幾代人帶來財富的資源也已經被消費掉了。但是,我們仍然有許多選擇,並且這些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圖1-4列舉了我們相信仍然存在的、範圍廣泛的可能性。這張圖是將9種相關的計算機模擬場景所產生的人類人口曲線和人類福利曲線疊加而成的,這9種場景我們在本書的後面會給出。[3]

  未來的可能組合包括大量不同的路徑。可能會是突然的崩潰,也可能是向可持續狀態的平穩過渡。然而可能的未來不包括物質生產能力的無限增長。這不是一個有限星球的選項之一。惟一現實的選擇是通過人類的選擇、技術和組織將支撐人類活動的生產活動降低到可持續的水平,或者讓大自然通過食物、能源或物質匮乏,或通過日益惡化的環境迫使人類做出這種決定。

  1972年我們在第1版的卷首引用了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吳丹(U Thant)的話:

  我不想誇大其詞,但我從我作為秘書長所得到的信息中能夠得出的惟一結論就是,或許聯合國會員國只剩下十年的時間來減少他們之間古老的争吵並結成全球夥伴關系來制止軍備競賽、改善人類環境、避免人口爆炸並提供必要的動力致力於發展。如果這樣一個全球夥伴關系無法在未來十年裡鑄就,那麼我非常擔心我所提到的問題將會出現錯綜複雜的局面,以至於超出了我們的控制能力。[4]

  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夥伴關系仍舊沒有實現。但是人類正陷入不可控制的問題中已經越來越成為共識。並且,大量的數據和許多新的研究都支持這位秘書長的警告。

  例如,吳丹的關切在1992年由來自七十多個國家的1600名科學家,其中包括102位諾貝爾獎得主,簽署的《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的報告中得到了回應:

  人類和自然世界正處於沖突之中。人類活動對環境和重要資源帶來嚴重並且經常是不可修複的破壞。如果不加以阻止,我們目前的許多行為會對我們所期望的人類社會、地球和動物王國的未來帶來嚴重威脅,並將改變人類生活的世界以致無法按照我們所知道的方式延續生命。如果要避免我們目前進程所帶來的沖突,就迫切需要一些根本性的改變。[5]

  這一警告甚至得到世界銀行2001年的一份報告的支持:

  ……環境正以一種令人擔憂的速度惡化,並且在某些方面正在加速……在發展中世界,環境問題嚴重增加了人類、經濟和社會的成本,威脅到增長,並將最終威脅到生存所依賴的基礎。[6]

  吳丹所說的是正確的嗎?世界目前面臨的問題真的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力嗎?還是他太“早熟”了,而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所做的充滿自信的聲明才是正確的?

  人類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以確保在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損害未來幾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7]

  沒有人有全部把握能為你解答這些問題。然而每個人都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是極其重要的。這些回答對於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必需的,並且會引導人們的日常行為和選擇。

  我們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參與下面對我們在過去的30年中所積累下來的這些數據、分析和觀點的讨論。這樣,你就會有了一個基礎來得出你自己關於全球未來的結論,並做出可以指導你自己的生活的選擇。

本文摘自《增長的極限》


  這本最初寫於1972年的經典之作,曾因論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激烈争議。但是幾十年過去,本書一版再版,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其價值,低碳經濟、生態足迹正在走入人們的生活。增長應被視為廣泛的,並不局限於地球和經濟,我們自身的心智、所從事的各類活動,如投資等,無不有此追求。而這些行為模式也有其可能的極限和過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