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人們有動力根據信息採取行動,並且採取正確的行動,否則確切信息的有效傳遞就會變得毫無用處。在前面的例子裡,除非木材生產者有某種動力對木材價格上漲做出反應,即生產更多的木材,否則單單告訴他木材的需求增加了是沒有用的。自由價格體系的好處之一便是,它傳遞的信息既提供了做出反應所需的激勵,也提供了這樣做的方法。
價格的這一功能與它的第三種功能(即決定收入分配)有密切的聯系,並且如果不考慮收入分配功能就無法得到解釋。木材生產者的收入(也就是生產活動的所得)取決於銷售額與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他會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使生產處於如下狀態:再多生產一點產品帶來的收益與帶來的成本相等。而產品價格的提高改變了這一邊際狀態。
一般來說,生產得越多,生產成本也就越高。比方說,為了擴大生產,不得不去採伐那些難以接近或者長在荒僻之處的樹木,或者不得不雇用技藝生疏的伐木工人,或者只好開出更高的工資從其他行業吸引熟練工人。不過,現在較高的木材價格使他能夠承受較高的成本,也就是說,價格既提供了增加產量所需的激勵,也提供了相應的方法。
價格不但能夠提供激勵使木材生產者對木材需求增大做出反應,也同樣能夠提供激勵使鉛筆生產廠家採取更有效率的生產方法。假定某種木料變得稀缺從而比其他木料更加昂貴了,鉛筆生產廠家通過該種木料價格上漲的現象得到了這一信息。由於鉛筆生產廠家的收入同樣是由銷售額與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決定,於是便有動力節省使用該種木料。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例子,伐木者使用鍊鋸還是手鋸,取決於這兩種工具的價格、各自相應的勞動量以及兩種不同勞動的工資水平等因素。於是伐木企業便有動力去獲得相關的技術知識,並將其與各種價格傳遞的信息綜合起來考慮,以使成本最小化。
不妨再舉一個更加奇特的例子來看看價格體系的微妙之處。1973年,歐佩克卡特爾發動的油價上漲提高了使用鍊鋸的成本,從而使人們略微傾向於使用手鋸。如果讀者覺得這二者之間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那麼不妨考慮一下油價上漲對木材運輸卡車的影響,一種使用柴油内燃機,另一種是汽油内燃機,其影響不言而喻。
再進一步,在允許的範圍内,油價上漲使那些消耗石油較多的產品與消耗石油較少的產品相比,相對成本提高了。消費者自然有動力轉而使用消耗石油較少的產品。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從大型轎車轉向小型轎車,從使用石油產品加熱和取暖轉而使用煤炭和木柴。我們不妨更進一步來看看油價上漲更為深遠的影響:由於木材生產成本的提高,或者由於將木材作為一種能源替代品而對其需求增加,從而在一定範圍内使木材的價格上漲,由此導致的鉛筆價格上漲,這將激勵消費者節省使用鉛筆!如此下去,油價上漲帶來的影響不斷延伸,以至無窮……
至此,我們僅讨論了價格變化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的激勵作用,實際上它對工人和其他生產資料所有者也同樣起作用。對木材需求增大會使伐木工人的工資上漲,這便是一個信號,即這種勞動力的需求較以前增大了。眼下,某些認為伐木與做其他工作相比無甚差別的工作者便會選擇當伐木工,更多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也可能會成為伐木工。在此,政府幹預(如最低工資)或行業工會幹預(如進入限制)都會扭曲價格傳遞的信息,或者說使個體無法根據這一信息自由地採取行動(見第8章)。
價格有多種表現形式,各行各業中的工資、土地的地租、資本投入各種用途所得的回報等都屬於廣義的價格,但是價格所傳遞的信息並非我們決定如何使用某種資源所需的唯一信息。甚至它傳遞的也不能說是最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在決定如何使用勞動力這種資源時更是如此。在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勞動力的時候,除了考慮工資水平之外,我們還會考慮個人興趣和個人能力等因素,正如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所謂的“權衡某個職業的全部利弊,包括錢的因素也包括錢之外的因素”。如果對某項工作的内容和性質比較滿意,那麼工資低一些或許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工作本身並不能使人滿意,那麼可能就要較高的工資才能夠加以彌補。
本文摘自《自由選擇(珍藏版)》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其思想淵源有二:一是我們早些時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二是與本書同名的電視系列片《自由選擇》。同名電視系列片所讨論的問題與本書完全相同(最後一章除外)……但是,由於節目時間所限,書中探讨的許多内容在電視節目中只能删掉或點到為止。因此,書中的内容系統性更強,也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