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那本書又如何呢?
它號稱“不僅僅是出自一個偉大的心靈,而且也是一整個時代的結晶”。然而嚴格地說,它並非一部“原創性”的著作。洛克、斯圖爾特、曼德維爾、配第、康替龍、杜爾哥,以及先前提過的魁奈和休谟等一連串在斯密之前的觀察家,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和斯密很接近。斯密汲取了他們的思想:在他的專著中所提到的作者超過100人。然而,其他人只是在某處釣魚,斯密卻撒下了天羅地網;他人厘清了個別議題,斯密卻闡明了全貌。《國富論》雖然不完全是一部原創的著作,但它無疑是一部傑作。
首先,它是一幅巨大的全景圖,它在開頭的著名段落中便描述了釘子制作過程中細密的專業化分工情形,在結束前,還論及包括“美洲殖民地最近的騷動”(顯然,斯密以為美國獨立革命戰争會在他的著作出版之際結束)、牛津大學學生生涯的虛度光陰,以及自1771年以來腓魚捕獲量的統計數據等各種各樣的題材。
只要看一眼坎南為該書較晚出的版本所編纂的索引,就能得知斯密的參考文獻與思想範圍之廣,以下便是十餘個字母A的條目。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在該王朝統治時期繁榮昌盛
亞伯拉罕,稱過錢的重量
阿比西尼亞(非洲東部國家——編者註),以鹽為貨幣
公開表演的演員,因為從事這一行受到輕視而領取補償
非洲,掌握大權的國王還遠遠比不上歐洲的農人
酒館,其數量並非造成酒醉的充分原因
大使,他們被任命的最初動機
美洲(其下有一整頁參考條目)
學徒資格,對這種奴役本質的解釋
阿拉伯人,他們支持戰争的方式
軍隊……君王對抗一位心懷不滿的教士時,並不安全
在採用小號字體印刷的版本中,該索引長達63頁,其内容無所不包:“財富,最讓人愉快之處在於可以炫耀;貧困,有時讓民族採行不人道的習俗;胃,對食物的欲望受到其容量的限制;屠夫,殘忍可憎的行業。”當我們讀完這部厚達900頁的著作後,18世紀70年代英國的學徒、熟練的工人與新興的資本家,地主、教士與國王,作坊、農田與對外貿易,都會歷歷在目。
這本書内容豐富,具有百科全書式的深思熟慮,卻不像有秩序的百科全書那般精確。那時的作家無須用“假如”“而且”與“但是”等字眼來限定其觀念,而且才智達到斯密那種水平的人可以囊括他那個時代的大部分知識。因此,《國富論》無所回避、無所删削、無所畏懼。多麼讓人惱怒的書啊!它一再拒絕用一個簡明的句子來總括他辛苦地花了50多頁的篇幅才得出的結論。該書的論證充滿了細節與觀察,因此人們總要將這些裝飾去除後,才能發現把它們貫串在一起的隐密鋼骨結構。讨論到白銀問題時,斯密偏離主題,花了75頁篇幅處理;讨論到宗教問題時,他又花了一章的篇幅,漫遊在道德社會學領域。盡管該書卷帙浩繁,卻充滿了洞見、觀察以及巧妙的措辭,使得這部巨著活力四射。首先將英國稱為“小店主的國度”的人,就是亞當·斯密;寫出“比較一位哲學家和一位街頭挑夫的天賦和氣質就像是比較獒犬和灰狗一樣,在本質上差異不大”這句話的人,也是亞當·斯密。對於當年正在蹂躏東方的東印度公司,他寫道:“它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政府。在行政機關中的每一個成員只要有能力,而且在對他有利的情形下都想離開那個國家……在他帶著全部的財產離開後,即使該國被一場地震吞噬,他也無動於衷。”
《國富論》絕不是一本教科書,亞當·斯密是為了他的時代,而不是他的課堂而寫作的。他是在詳細解釋一種對於治理帝國來說非常重要的學說,而不是一部在學術界流傳的抽象專著。他要斬殺的惡龍在那時盡管有點兒疲倦,但還沒有氣絕。例如,重商主義者的哲學,就耗費了超過200頁的篇幅才被置於死地。
最後,這本書還具有革命性。當然,亞當·斯密並不贊成一場推翻紳士階級、擁戴貧苦大衆的動亂。然而,《國富論》的含義卻有革命性。亞當·斯密並不是在為新興的資產階級辯護,這點和一般人所想象的不同。我們將會看見,他對資產階級的工作感到欽佩,卻對他們的動機存有疑慮。他也很留意廣大勞工群衆的需要,他的目標不在擁護任何一個階級,而在增進國家整體的財富。對亞當·斯密來說,盡管人們的消費量並不同,然而財富是由社會中所有人的消費所構成的。在這種自然、自由的社會,既有貧困,也有財富。
然而,這是一個民主而且激進的財富哲學。關於黃金、財寶與國王窖藏的想法,以及商人、農人或同業工會的特權,皆已消逝。我們處身於現代世界,經濟生活的最終目標是由每一個人所消費的商品與勞務的流量所構成。
本文摘自《經濟學統治世界》
他們不是軍隊指揮官或帝國統治者,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也幾乎沒參與過締造歷史的決策。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為,比許多聲名顯赫的政治家對歷史更富決定性,比指揮前線?隊的將領們更具震撼力,比總統和立法者的赦令更能影響社會的吉兇禍福。
他們之中有哲學家和瘋子、有教士和股票經紀人、有革命軍和貴族、有唯美主義者、懷疑論者和流浪漢。
他們所信仰的哲學系統,是所有人類活動中最世俗的一種——賺錢的欲望。
他們是誰?就我們所知,他們是“偉大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