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口對比(2)

2013-08-29 09:43:57

  通過對比美國人口數據表,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人口增長率比美國低了約4%,其次就是"15—64歲年齡段"比例太高。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這個年齡段的比例就高達66.74%,在二十年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總數增長了二億四千多萬,達到74.53%。若這個數據真實的話,在五年之内,最遲十年——即到2020年,中國將進入非常嚴重的老齡化時代。

  從發佈的數據看,總人口13.397億,由於這次普查設計是防漏報、甚至不惜重報(人口普查顧問翟振武就一直強調生育率有1.8,漏報嚴重),漏報率只有0.12%,比上次要低,但重報率卻很高。流動人口已經有2.6億,從福建的情況看重報率非常高,那麼實際人口就遠遠低於發佈數據。

  這次人口普查15-59歲人口占70.14%,以公佈的13.397億總人口計算,15-59歲(1951-1995年出生)為93968萬。而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951-1995年出生人口還存活93398萬,也就是 195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00年之後一個都不死,還額外多出570萬!

  根據生命表,55歲以下人口每年死亡0.22%,56-59歲人口每年死亡遠遠超過0.22%,即便全部以每年死亡0.22%估算,那麼2000年的時候1951-1995年出生的93398萬人口到2010年還有91343萬。 那麼2010年15-59歲人口淨重報2625萬(93968萬-91343萬=2625萬),重報率為2.87%,如果其他年齡段沒有重報,那麼2010年總人口只有13.1億。如果所有年齡段的重報率都為2.87%,那麼總 人口就只有13.0億。

  0-14歲人口占16.60%,那麼0-14歲(1996-2010年出生)人口為22239萬,平均每年1483萬;而國家統計局歷年統計公報顯示1996-2009年平均每年出生1729萬,說明以前統計公報結果是不準確 的,是高估了人口增長。統計公報認為1996-2009年平均每年死亡847萬(我認為有漏報,實際死亡人口應高於這個數據),姑且採納統計公報的這個數據,那麼過去15年平均每年只增加636萬 左右(1483-847=636),尤其最近幾年平均每年只增加400萬左右(2009年死亡943萬)。2000-2010年這十年加只增加5000多萬(或6000萬左右),根本沒有統計公報所說的8291萬,也沒有這 次發佈的人口普查數據所說的7390萬人。(易富賢)

  當下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10,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20,在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勞動力最鼎盛的“人口紅利”時代,國家都沒有解決好養老和全民醫療問題,到了“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時,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要受到影響,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這些問題解決起來的困難將遠超現在。國家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又使“多生孩子防老”的傳統破產。受政策的影響,家庭人口結構普遍為1:2:4,就是大家普遍講的一對父母要贍養雙方四個老人,撫養一個孩子。未來孩子長大成人時,一個家庭要養雙方的父母親,伴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雙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相當一部分還會在世。縱然家庭有能力支付養老費用,但是也需要有人來照看身體不便的老人。

  2011年年底我外公因為氣管炎複發用藥過敏住院。外公有4個孩子,2個女兒2個兒子,他們給他生養了2個孫子4個孫女3個外孫2個外孫女。雖然年底也比較忙,但病房裡面總有孩子陪著他,這並不包括病房裡天天有的孫子輩們以及像孫女婿這一支的親屬走動。由於人手充裕,對外公的照顧非常體貼週到,天天有人陪外公說話,外公在病房裡面並不寂寞。2012年上半年,我伯伯因為高血壓住院,他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在東北上學後在當地成家,小女兒在身邊。那段時間夫妻兩個每天都要忙於工作、照顧醫院裡面的老人、照顧家裡不滿一歲的孩子,累得腳都不沾地。

  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沒技術、沒資金、人均自然資源又匮乏,到如今中國制造的商品行銷全球,成為世界工廠,依靠的正是衆多廉價的勞動力。同時,人口的數量又彌補了人均消費能力的不足,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令外資趨之若鹜,沒有這個消費市場的存在,中國不會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内吸引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外資流入。

  現代社會經濟的增長,自然資源並非是最重要的。過多的自然資源,會使社會在整個經濟環境中,資源配置失衡,削弱其他行業的競争力,極易患上“荷蘭病”。國家出口自然資源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對外部環境依存緊密——外部環境良好的時候,本國經濟發展迅猛,一旦外部有變,對經濟的打擊是致命的。“金磚四國”中的俄羅斯,在石油牛市大背下,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成功引領國家走出了上個世紀經濟崩潰的陰影。2008年次債危機,原油價格從最高的147美元/桶,下跌幅度超過75%。受資源價格的大幅下跌,俄羅斯經濟增長放緩,資本流出,盧佈貶值。相反在中國,因為背後有十三億人民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在金融危機中我們的經濟繼續高速增長。

  也許有些朋友會說,按照你的說法,印度沒有計劃生育,應該比中國更富有,為什麼比中國窮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印度的優點和缺點。印度,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政府腐敗嚴重,基礎建設糟糕,種姓關系緊張,而且有著比中國更高的文盲率和貧困率。它的優點歸根結底概括起來有兩方面,“有缺陷的民主制度”和“衆多的人口”。民主,調和了它國内的矛盾,使得社會能夠平穩運行。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著經濟的發展。

  2010年5月,印度政府3g牌照拍賣獲得收入約14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概在一千億人左右。能拍賣這麼高的價格完全是建立在消費市場巨大的基礎之上。相較之下,巴西2010年12月3G牌照收入約7.144億美元,巴西的人口大概是印度的1/7多些,除此以外,基礎建設、國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比印度要好太多。這也就是說,如果印度人口縮減1/10,考慮到印度有這麼惡劣的環境,3G牌照收入很有可能只有原有的1/100。印度衆多的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彌補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正因為如此,中興、華為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政府不公正的待遇下,還繼續在印度發展。所以說,中國和印度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衆多的人口,沒有了這一優勢,中國和印度的地位將遠遠不如現在。

  人口過程和經濟過程是一體兩面。人口過程包括人口的規模、結構和分佈的變動過程。經濟過程包括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過程。雖然經濟增長具有週期性,人口變動也有波動性,但是社會一直朝著潛在生產能力增加的方向演進,而人口也是朝著低生育方向演進。凡是進入經濟發達狀態的國家,人口都已完成了轉變,而尚未進入發達狀態的國家,人口轉變仍未完成。中國是唯一的例外,雖然經濟尚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但是人口轉變已經完成。[人口紅利、劉易斯轉折點與經濟增長 週祝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計劃生育。

  在現階段的中國,應該徹底停止計劃生育,並且鼓勵生育。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翻來覆去的變化,消除了人口太多帶來的不利因素,也使當初引起多生人口的因素,轉變成限制人口生育的因素。

  城市化

  1980年中國人口構成中,城市戶口比例為19.39%,農村戶口為80.61%。到了2010年,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幾乎平分秋色,分別是49.68%、50.32%。農村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撫養成本比較低。在農村,生下來上過戶口的孩子都可以分到田地,城市大多只能依賴勞動報酬,城市能夠享受到比農村更好的資源,但是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在現在中國這種情況之下,在城市生得起孩子,未必養不起孩子。

  中國的戶籍制度,限制了不同地方間人口的流動。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2003年國家廢除“收容遣送制度”,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了,城市間的人口流動也頻繁起來。據統計,2000年時中國的流動人口為14439萬人,到了2010年增加到26139萬人。流動人口中主要是40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員。沒有具體的數據來證明流動人口的生育率比常住人口低,但是流動人口對婚姻的影響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比如在農村中22歲左右結婚非常普遍,如果外出打工,擇偶觀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所在地觀念的影響。流動人口大多是為了工作,這就不得不考慮“何時結婚”、“在那裡結”、“什麼時候要孩子”、“孩子是帶在身邊還是在老家”等一系列問題。

  教育

  1964年中國文盲率為33.58%,2010年為4.08%。得益於大學擴招,1990年、2000年、2010年每十萬人擁有大學文憑的人數分別為1422人、3611人、8930人。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育率,而且文化程度高的人,更註重培養孩子的質量,而非數量。統計資料顯示,農村女性受教育程度達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1.2的水平。高等教育,使人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晚婚晚育,也使得他們在單身、同性戀、丁克家庭中都占據了壓倒性的比例。

  經濟的發展

  1990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10元,2009年為17175元人民幣。生活的富裕,減緩了人們的生育願望,主要在於人們更願意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心理壓力過大等問題也都接踵而來。它們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不孕不育患者也多了起來。避孕藥和安全套等避孕措施的使用,人工流產技術的普及,降低了非自願性生育率。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生育率。同時伴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自然生育率的下降是必然的。在這種大背景下,與時代脫節的計劃生育政策,應該轉向獎勵生育。

  獨生子女在成長中面臨的諸多的風險,如疾病、交通意外、天災人禍等,戰争時期還有服兵役義務。這些風險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也許並不算大。但對於家庭來講,是致命的。缺失孩子又喪失生育功能的家庭,又成了拐賣孩子者的潛在市場,這種行為又危及另外一個家庭,造成惡性循環。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風險的累積,會造成社會的病變。中國在歷史上經歷的“五胡亂華”、“金元滅兩宋”,使當時中國人口減員90%以上,如果不是有著衆多的人口,沒有一個文明可以承受得住如此浩劫。中華文明的延續,應該感謝“多子多福”的傳統。

本文摘自《中國離世界還有多遠》


  講述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嚴重打擊了美國經濟,之後兩年更是席卷全球,歐美衆多國家的經濟陷入低迷。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則取得了不低於8%的高速增長。接下來。中國經濟上超越美國、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導者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事實上,“盛世”中的中國和危機中的美國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縮短。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