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讀者判斷這些文章提供了多少通過經濟分析來理解行為模式的“真知灼見”,我們要考察一下這些文章對公共政策及經濟和社會變動所做過的分析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早期刊登的一篇文章(1985)預測美國的男女收入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另一篇文章(1990)指出,日本股市並沒有受到“操縱”;還有其他文章認為,“產業政策”是件可怕的事(1985、1992、1993);最高法院的法官應設置任期限制(1990);美國黑人的經濟情況已得到大幅度改善(1986);志願兵役制非常成功(1988);以及國會議員的任期限制不是件好事(1990)等。
在國際問題方面,我們認為:瑞典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因此轉軌中的東歐國家不應該照搬瑞典的政策(1990);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並不是資本主義的錯,而是白人主導的工會及其他組織害怕黑人勞工的競争而發揮政治影響力所導致的結果(1990);原油價格下降對西方世界是有利的(1986);所謂“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被明顯誇大(1991、1992);南斯拉夫和捷克等多民族國家可能會分裂解體,因為規模較小的國家現在已經可以在世界經濟中立足(1990、1994)等。
雖然有些結論和分析目前還得不出真假的定論,但以我們自己的判斷標準來說,正確的幾率是很高的。美國婦女的收入水平在持續上升;日本政府雖然付出很多努力,但一直無法以操縱股市的方式來刺激經濟複蘇;南非曼德拉政府一直在採取偏向於資本主義的政策;與杞人憂天者所擔心的情況相反,世界人口自50年代以來已經翻了一番,而且全球人均收入還有所增加;另外,沒有幾個國家把所謂的產業發展政策真當回事。
當然,並不是每項預測都那麼準確。雖然黑人女性的經濟地位提高了,但黑人男性的表現卻稍遜一籌,因為技術水平較低者的工資收入在80年代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另外,日本經濟複蘇的速度沒有我們原先預測的那麼快,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預測到日本央行會採取那麼強硬的貨幣緊縮政策。在溫室效應方面,雖然現有的證據還不完備,但對這問題的關註在持續升溫。我們堅持認為,《美國殘疾人法案》大大增加了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但這一點很難做到有稽可查。
我們相信這些專欄對問題分析的準確度很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有能力預見未來。不過,這些文章可以證明,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確能讓人更深入地理解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的問題,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認識到,人們做出何種選擇,是與不同行動的成本和效益密切相關的,而僅僅從政治、社會或心理等角度來看問題的人,是看不見這個層面的。
為了方便讀者查找到具體的主題,這些專欄文章被分成了若幹大項,其中包括:政府管制、人力資本投資、國際貿易、移民問題、教育問題、婦女問題、犯罪問題、環境保護、毒品及其他上瘾藥品管制、勞動力市場、家庭行為、政治與政府、股市與管理以及老人與社會保障問題等。
本文摘自《生活中的經濟學》
這些文章以其紮實的經濟分析,與隨處可見的個人意見區別開來,廣受各個階層讀者的喜愛,經典不衰。通常,專欄所談論的當代問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加裡·貝克爾的這些文章,即使是讨論那些已經忘卻的問題,其分析也有助於學者、企業主管、經濟愛好者及其他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在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等方面隨時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