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其思想淵源有二:一是我們早些時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一書;二是與本書同名的電視系列片《自由選擇》。
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我們考察了“競争性資本主義的作用,競争性資本主義是一種通過自由市場體系中的私人企業來組織大規模經濟活動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種經濟自由體制”。書中明確闡述了,在一個自由社會當中政府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寫道:“通過嚴格的自願交換機制所無法實現的目標,或者很難實現的目標,在多大程度上應通過政府這一機構來實現?我們提出的原則,並不是要劃一條明確的界線來標明這一程度。凡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每提出一項政府幹預計劃,我們都應該列表陳其利弊,之後進行比較權衡。根據我們提出的原則,便可明白哪些是利哪些是弊,以及各項利弊條目該被賦予多大的權重。”
為了說明這些原則的實質,同時給出其具體應用,我們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考察了一些具體問題,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政府在教育問題上應該起什麼作用,資本主義與歧視之間的關系,緩解貧困等。
如果說《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内容比較抽象的話,那麼《自由選擇》的内容則更為具體。讀過《資本主義與自由》的朋友會發現,貫穿在這兩本書中的思想會在《自由選擇》中體現得更加完整,更加充分。本書更多地考察了各種現實問題,純理論框架式的論述較少。此外,本書借鑒了政治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些新成果大多來自經濟學家,像安東尼·唐斯(Anthony Downs)、詹姆斯M.佈坎南(James M.Buchanan)、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喬治J.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加裡S.貝克爾(Gary S.Becker),等等。他們運用經濟學方法對政治學進行研究,其工作是令人振奮的。在本書當中,我們將以同一視角來看待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我們將二者均視為市場,其結果均由追逐其自身利益(廣義的自身利益)的個人間的相互作用來決定,而不是由那些人們宣稱為有益的社會目標來決定。這一點是暗含在全書當中的,在最後一章我們會明確提出。
同名電視系列片所讨論的問題與本書完全相同:本書的10章内容與10集電視節目一一對應,且各自的標題也完全相同(最後一章除外)。但是,書籍和電視節目畢竟不同,二者各有各的特色。由於節目時間所限,書中探讨的許多内容在電視節目中只能删掉或點到為止。因此,書中的内容系統性更強,也更加全面。
電視媒體這一表現形式是富於感染力的,它可以觸動你的情感,吸引你的註意力。但在我們看來,若用來教化人和說服人,那麼印在紙面上的文字則更為有效。在一本書籍當中,作者可以從容地對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探讨,而不必顧忌牆上的挂鐘走了多長時間。讀者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停下來進行思考,也可以隨時回過頭來重讀某段文字,更不會因電視畫面對情緒的感染而分散註意力。
要說有誰能在一夜之間(或者連續10個晚上,每晚1小時)便被說服,那麼他絕不是真的被說服了。因為一旦遇到一個持相反觀點的人,兩人聊一個晚上,他的觀念可能又轉變回去了。真正能說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在閑來無事的時候,必須反複琢磨這些問題,不斷思考、比較各種觀點,如此長期堅持下去,你對某一觀點一時的偏愛才能轉化為堅定不移的信念。
米爾頓·弗裡德曼
羅絲D.弗裡德曼
佛蒙特州 伊利
1979年9月28日
本文摘自《自由選擇(珍藏版)》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其思想淵源有二:一是我們早些時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二是與本書同名的電視系列片《自由選擇》。同名電視系列片所讨論的問題與本書完全相同(最後一章除外)……但是,由於節目時間所限,書中探讨的許多内容在電視節目中只能删掉或點到為止。因此,書中的内容系統性更強,也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