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遠高於平均水準,而有些則相反?雖然經濟增長的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但顯然,民營企業和開放競争有助於刺激經濟增長。相反,當利益集團發揮其影響力來撈取各種好處時,例如,政府對出口給予巨額補貼,或者,對競争性的進口實施高配額和高關稅等,增長的速度就會慢下來。一旦政府管制過度,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就會完全停止運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非洲國家就是不錯的例子。那些國家的領袖以幹預主義者的心態來治國。結果,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不理想。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薩默斯(Robert Summers)和阿蘭 W. 海斯頓(Alan W. Heston)曾為世界銀行做過一項研究,他倆將70多個國家在1950~1980年間的人均國民收入狀況,拿來和1950年的水準做比較,結果發現這些非洲國家的平均年增長率不到1.5%,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平均值。對比之下,奉行自由市場的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以及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則出現了很高的增長率。他們的研究顯示,在1950~1980年間,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年增長率達7%,而中國台灣的則為5.5%。
經濟表現平庸的國家
誠然,薩默斯和海斯頓在研究所選取的樣本中,以中央計劃經濟體系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增長方面的表現要優於平均水準。不過,他倆沒有將這些國家的所得估計值往下調整,以反映不實的商品消費和經濟中的其他扭曲狀況。另外,阿爾巴尼亞以及古巴等國的經濟表現很是平庸,而且因為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資料,而沒有包括在研究裡。
中國已經在占經濟比重很大的農業方面實現了私營化,目前正在工業生產方面推行私營化措施。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也想學習中國的模式,希望能讓停滞的經濟活躍起來。這些例子顯示,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要繼續增長,就必須大力削減中央計劃經濟的比重,並擴大私營化生產的範圍。
經常有人稱,日本及其他新興工業國家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之所以比美國和歐洲國家快,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歷史過長而且太過富裕,從而無法和這些急於表現的小老弟競争。以人的年齡來進行類比很新鮮,只可惜,與事實並不相符。
美國的建國時間長,且國力雄厚,但經濟增長並沒有因此而慢下來。羅切斯特大學的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等人的研究顯示,美國的歷史越久,累積的財富越多,經濟增長就越快,而不是越慢。例如,美國在1950~1970年間的人均國民收入增長速度,就比19世紀大多數時期以及20世紀初要快。美國在1973~1983年間的增長速度的確慢了下來,但如果還記得30年代的痛苦經驗的話,就知道這10年的緩慢增長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之處。
黃金歲月
除此之外,也沒有證據顯示富裕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一定比貧窮國家的要慢。即使是國民收入水準差不多的國家,經濟增長率也有極大的差異。在薩默斯和海斯頓所研究的國家裡,自1950年到1980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約為2.8%。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這個數值比過去的增長率都高出很多。根據他倆的研究數據,最容易得出的結論是:國家財力雄厚並不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在1950年,貧窮國家與富裕國家在增長速度方面是不相上下的。
從人均國民收入來看,1950年時最富裕的國家是美國,而在1950~1980年間,美國的年均增長率為2%,這與過去的增長速度相同,但卻比各國的平均增長率低。這似乎表明:富裕國家不像貧困國家那麼容易增長,但最富的其他10個國家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3%,與所有國家的平均值並沒有相差太多。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某個國家不會因為現在是富國,就意味著未來的經濟表現一定平庸。同樣,現在貧窮的國家,並不能肯定其未來就一定會走向繁榮。窮國如果想迎頭趕上,的確有其優勢,例如會比先進國家更容易獲得資金及技術等。而先進國家如想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當然也有占便宜的地方。事實上,富裕國家的好處和壞處都有很多,尤其重要的是,富裕國家通常擁有豐富的熟練勞動力資源。在開發新產品或者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熟練工人是必要的因素。
如果富裕的國家表現不好,應該怪罪的是政府政策和人民的行為,而不是國家的歷史和財富。如果這些國家不志得意滿,而且不試圖過度幹預經濟生活的話,那麼它們的增長速度是不會減緩下來的。
本文摘自《生活中的經濟學》
這些文章以其紮實的經濟分析,與隨處可見的個人意見區別開來,廣受各個階層讀者的喜愛,經典不衰。通常,專欄所談論的當代問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加裡·貝克爾的這些文章,即使是讨論那些已經忘卻的問題,其分析也有助於學者、企業主管、經濟愛好者及其他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在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等方面隨時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