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聖誕前夕,烏馬爾·法魯克·阿蔔杜勒穆塔拉佈開始了他的旅程,他認為這一旅程將把他引向另一個世界,帶入72 個處女新娘的懷抱(中東等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烈士可以升入天堂,那裡會有72 個處女新娘在等待他。——譯者註)。除了一個小小的行李袋以及藏在内衣裡的塑膠炸藥原料之外,他什麼都沒有帶。如果不是這位視死如歸
的“人肉炸彈”講話支支吾吾,如果沒有一些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高度敏感,西北航空公司的253 號航班說不定早在安大略省的沃特福德上空爆炸了。
8 天前,在西非一個機場的售票櫃台,阿蔔杜勒穆塔拉佈花2 381美元買了1 張單程票,從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出發,經由阿姆斯特丹中轉,到達美國底特律。請原諒我對全球恐怖主義戰争和航空公司内部售票程序的無知,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問:在後“9·11”時代,除了騙子和恐怖分子,誰還會用2 381 美元現金購買到世界另一端的單程機票?這
麼做會損失多少裡程積分啊!
錢不是目的,對少數幸運的人而言確實如此,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錢當然是目的。它是可撕開的、易燃的,甚至是耐用的。它也是癡迷、質詢、渴望、悔恨、高興、不屑、好奇等情緒的對象。錢的形式多種多樣:信用卡、借記卡、支票、匯票、彩票、禮品卡、迪士尼紙幣、遠程服務器上的二進制0 和1,當然還包括長方形的紙幣和圓形的硬幣,經濟學家稱之為“主權貨幣的物質體現”,我們則稱之為現金。
幾年前,我無意中得知一些關於硬幣制造和維護成本的問題,了解到一些學者建議美國當局快速、大幅地減少分幣。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科學家創立了“廢除硬幣公民協會”,幾年工夫,這個家夥就無處不在了,他成了電視台和雜志社争相報道的對象,包括《60 分鐘時事雜志》(60 Minutes)、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紐約時報》、《ABC晚間世界新聞》(ABC World News Tonight)、《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 Globe),《科爾伯特報告》(The Colbert Report)等。他的觀點已經廣為人知,主要有硬幣浪費時間和材料、廢除硬幣對經濟的潛在利益、舍掉幾分錢的零頭不會傷害消費者等。
這場争論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分幣情有獨鐘。20 世紀80 年代早期,我和哥哥乘火車從學校回家時,經常會在街角處一家店鋪逗留,這家店鋪的名稱叫“鮑勃的沃班消息”。當老闆鮑勃一邊在吧台前抱怨波士頓紅襪隊輸掉的棒球比賽,一邊為老顧客準備咖啡時,我們這些孩子則進進出出購買雪糕和口香糖。如果我們有分幣,就會在一個箱子裡一試身手。
這個箱子安在收銀機上方,牆和天花闆的交匯處,它大概有5 米寬,沒有頂蓋,裡面放了一座鐘。如果你向上扔了一分錢,但沒落到箱子裡,或者落到了箱子裡但沒有砸中裡面的鐘,你什麼也得不到;如果你擊中了那座鐘,你就會獲得一塊火箭筒泡泡糖的獎勵,叮……每當我聽到這個聲音就別提有多開心了。如果終止分幣的發行,這樣的遊戲還
能玩嗎?人們又拿什麼扔進許願池呢?
然而眼下,除了錢幣收藏者之外,似乎沒有人喜歡硬幣了,超市外面那些“幣幣星”機器兌換的硬幣,要比美國造幣商一年生產的硬幣總額還要多。美國財政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甚至對我說:“我讨厭硬幣,為什麼要發行它們呢?”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亞伯拉罕·林肯。但是,也許全國性的假日、巨大的紀念碑、5 美元紙幣上的林肯頭像足以紀念他了。一些人甚至說,將他的頭像放在買不到任何東西的、無關緊要的硬幣上,本身就是對這位第十六任總統的侮辱。
盡管我對“鮑勃的沃班消息”小店和那些磚塊似的火箭筒口香糖很懷念,但終止分幣流通的想法還是引起了我的共鳴;雖然《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裡提出這些想法的人一度被嘲笑,我卻覺得,為了免受忽視,為了引起他人註意,他們應該喊得再大聲點兒。我為《連線》(Wired)雜志寫了一篇文章,呼籲人們告別硬幣,甚至要更徹底一點,告別現金。我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
在書籍、電影、音樂和報紙從原子嬗變到比特的時代,錢仍
然是惱人的東西。物質貨幣是龐大的、細菌滋生的、碳排放超標的、
昂貴的交換媒介。我們要抛棄它。
讀者的反應?呃……這個……老實說,相當激烈。甚至可以說,讀者憤怒了。有人說:“沃爾曼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剝奪了現金就如同繳了我們的槍,只有失去之後人們才知道它的珍貴。”有人說:“我的現金是我自己的事情。”人們指責我是秘密利益團體的說客,指責我剝奪了他們“最後的一點隐私”,這樣,“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所建立的透明和坦誠的堡壘可以輕易破壞我們的任何交易”。
我挑動了公衆的神經。有人會為了錢去殺人,這我相信;但是讀者的反應讓我意識到,人們更有可能為了保住錢而拼命。這讓我很納悶:到底什麼是現金?人為什麼願意為之送命?最簡單的回答:現金是花花綠綠的紙片和閃閃發光的金屬片,上面印有已故的白人男子頭像以及能讓尼古拉斯·凱奇大吃一驚的神秘信息(在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中,尼古拉斯·凱奇根據1 美元紙幣上隐藏的信息尋找寶藏。——譯者註)。但是,在我們的經濟體系、文化以及我們的思維中,現金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真的不能沒有現金嗎?我們應當終結現金嗎?
盡管有關現金終結的預言與信用卡一樣古老,那些對紙幣和金屬貨幣不利的新情況仍不容小觑:對本國貨幣的不信任,對政府債務的憂慮,新興支付工具的出現,手機支付的勝利,虛擬貨幣和替代貨幣的興起,環境問題的考量等。此外,還有大量證據表明,現金對數十億社會底層的窮人傷害最大。
本書介紹了貨幣形式的衰退,並且研究了大量的人物、國家和思想,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未來貨幣的發展線索。你還將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對現金、現金的陰謀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都有非常廣泛的思考。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堪比先知;而在另一些人眼裡,他們只是怪人。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高瞻遠矚、善於思辨的,他們讓你開始質疑、審視那些頭腦中固有的、看似正確的觀念,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會讓你確信,貨幣革命的大幕已經拉開。
本文摘自《無現金時代的經濟學》
沒有現金,能不能生活?沒有現金,會不會生活得更好?這個瘋狂的念頭冒出來之後,戴維·沃爾曼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拿自己做實驗,開始長達一年的無現金生活。他走遍全球,驚訝地發現,現金正在走向消亡,不用現金,完全可以生活,而且可以生活得更好。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了政府和銀行極力掩蓋的秘密。作為《連線》雜志的記者,他與銀行家、技術專家、僞鈔制造者展開對話,把現金的真相一幕幕呈現在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