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山中還有其他好處。在高山上,你可以躲避低地的炎熱和熱帶疾病。山中氣候溫和,季節差異不大,充沛的降水也有助於咖啡的種植。
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僅次於巴西和越南。我去哥倫比亞的時候,咖啡價格是34年來的新高,因為當年哥倫比亞的咖啡歉收。咖啡庫存起碼是近40年的最低值,過多的降雨使咖啡種植受到了影響。
兩年前,哥倫比亞的咖啡產量是780萬袋(每袋60公斤)——33年内的最低水平。另一種小型作物的產量也只有800萬~900萬袋,低於市場所預期的1000萬袋。氣候的異常也影響了其他的咖啡生產國,包括墨西哥和巴西。過去一年咖啡的價格增長了145%。
[1]1英尺=0.3048米。
這裡有石油
最近這些年,許多哥倫比亞人的註意力並不在高山上,而是在東部草原泥濘的低地上。草原底下埋藏著石油,大量的石油。
石油主宰起了哥倫比亞的市場。想要談論哥倫比亞地區的投資,不可能不談及石油。撇開出口方面的數字不談,該國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和太平洋茜草能源公司)的股票交易額占到哥倫比亞證券交易所總交易額的45%。目前,哥倫比亞是全球第25大石油生產國,而且石油公司還不斷地在當地勘探出大儲量,推高了哥倫比亞的石油儲備。
哥倫比亞作為石油生產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巨大的拉凱米拉公主油田(La Cira-Infantas)正是在那一年被發現的。產量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達到峰值,然後呈下降趨勢,最後趨於扁平。
產量下降的原因是複雜的。哥倫比亞國内的混亂動蕩自然難辭其咎。關於資源的合同與特許權利的變更也是一部分的原因。重視的缺乏和糟糕的管理亦是部分原因。另外,最容易探測、開採的石油都已經被開採出來了。
但是過去幾年,事情有了轉機。在2009年,產量出現了自20世紀90年代來的首次增長。得益於更安全的大環境、更好的投資氛圍以及新興的技術,哥倫比亞的石油產業重新煥發了活力(見圖2-1)。
此外,委内瑞拉的一些石油人士為了躲避查韋斯來到了哥倫比亞。一個國家流失的人才會給另一個國家帶去繁榮,這一點在哥倫比亞與委内瑞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委内瑞拉的奧裡諾科油田出產重油,於是他們就把這其中的技術運用到了哥倫比亞情況相似的油田上。委内瑞拉大型油田中產出豐富石油的油源岩與哥倫比亞的油源岩本是同根生。
成果是可觀的。從圖2-2就能看出,哥倫比亞現在是南美洲為數不多的石油產量處於增長中的國家。與2007年相比,哥倫比亞的產量上升了50%。
圖 2-1 哥倫比亞的石油複興
資料來源:Grupo InterBolsa.
圖 2-2 哥倫比亞與其他南美國家的石油產量對比
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2010 and ANH.
由於石油產量的增長,哥倫比亞石油公司的股票也暴漲。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Ecopetrol)是一家大型的、部分屬於國家所有的企業,也是在東部平原開採重油的主力軍。作為哥倫比亞歷史最悠久的一家石油公司,它持有著部分最優質的資源,同時還在前景樂觀的盆地地區擁有大片未勘探的土地。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還貢獻了一些核心的運輸設施(輸油管道、裝載站、港口),並在巴西、秘魯、墨西哥灣獲得了意義重大的勘探許可證。它的股價在兩年内幾乎翻了三番。但真正的明星當屬太平洋茜草能源公司(Pacific Rubiales),它的股票兩年間漲了10倍。
此外還有其他的公司,它們圈起大面積的土地、探索幾乎未被開發的盆地。我認為哥倫比亞的石油產業正處於繁榮的早期,想從中獲益為時不晚。我也關註著一些哥倫比亞的石油股票。事實上,我到訪哥倫比亞時還和其中的一些公司見了面。
在哥倫比亞進行投資,選擇石油產業是最方便簡單的。有不少企業可供美國、加拿大的投資者選擇:太平洋茜草能源公司、Petrominerales、C&C Energia、Canacol、Gran Tierra、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這些均是上市公司,購買它們的股票非常方便。
本文摘自《環球投資旅行:穿越六大洲的投資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