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無論走到哪裡,隨處可見重重束縛下的一層層的屈辱和壓迫,主人和仆人的文化。而這種人性堕落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那麼多精力、激情和才華被困在印度的階層制度中,在願望的驅使下動蕩不安,而提高自身地位的重重阻力恰恰助長了上升的熱望。現在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快要爆炸的鋁罐。
我們按響了卡邁克爾路(Carmichael Road )那間老公寓的門鈴。一陣啪嗒啪嗒的腳步聲後,仆人從門鏡裡看了我們一眼,然後門敞開了,我們進了屋。仆人則退到一邊,後背緊貼在牆上,似乎要讓自己從我們的視線裡消失。那是我到印度幾年後,我帶父母和妹妹去一位朋友家吃早餐時的情景。仆人帶我們走進客廳,這家的主人走進來;大家稍事寒暄,然後一起來到飯廳用餐。早餐是煎蛋卷、烤面包和咖啡,完全印度式的就餐風格:我們吃著,仆人跑前跑後地照應著。仆人煮的咖啡很不錯,一直為這家人所稱道,我們也贊不絕口,他戰戰兢兢、遲疑不定地接受了我們的誇獎。
早餐後回到自己的公寓,我忽然想起來曾經向那個朋友借過一張床墊,剛才忘記歸還了,於是卷起床墊又跑了回去。我按響了門鈴,這時朋友已經外出了,只有仆人在家。門鏡打開了,現出了一只懷疑警覺的眼睛。“你是誰?”他叫道,聲音裡帶著一種陌生的敵意。我認為他肯定認識我,所以只說明了我的來意:我是來送床墊的。門開了,但這一次他沒有貼著牆邊站。帶著一臉的不耐煩,他繼續無禮地叫
著,命令我趕緊把床墊放下。他管我喊“你”,而不是像早餐時那樣畢恭畢敬地稱呼“您”。我不禁大惑不解,也覺得有點可笑。
我突然意識到,他根本就沒認出我來。他覺得我只是個送貨員,也許是因為我換上了T 恤衫和短褲,也許是因為最尊貴的印度人絕不會親自送一個床墊。當他表情扭曲地揮手示意我離開時,我盯著他的眼睛,提醒他就在剛才我們還一起吃過早餐。然後我見證了一個終生難忘的突變: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主人氣焰瞬間消失,一下又回到仆人的樣子。他直立的身體一下子縮短,肩膀無力地耷拉下去,頭低垂著,眼睛裡又充滿了毫無威脅的溫順,他剛才揮舞的胳膊也乖乖地放回到身體兩側。“是,先生。對不起,先生。很抱歉,先生。”他一連串地小聲咕哝著。就在幾秒鐘以前,他還是不可一世的主人,而我只是個下人,按照印度人的方式;現在他又成了下人,乞求我的原諒,忐忑不安地希望我不要告訴別的上等人。
那天早晨我享受到了我之前和之後從未領略過的特權。我看到了身為印度人——一個普通印度人,不是像我這樣的外國人,不是一個受過教育的精英——的真正含義。在一分鐘内,我先是感受到了無能,然後又感受到了無所不能。我先是站在谷底往上仰視,然後又站在高處向下俯視。對於我週圍的印度人來說,這就是受管制的生活所面臨的算式:我能管他還是他能管我?誰應該對誰發號施令?
誰必須自慚形穢,誰必須大搖大擺?誰必須低眉垂眼?誰可以用“你”,誰可以用“您”?誰必須把手藏在背後,誰可以隨便指指點點?那天早晨唯一的不尋常之處就是一個印度人正好把算式倒過來了。這是印度人很少犯的錯誤。在印度,沒有比明白自己的地位更要緊的事了,在這上面犯一點點錯誤就有可能失去生存機會。
本文摘自《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本書作者和奈保爾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後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國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他是印度經濟、社會變革的親歷者。他以一個局内人的外界觀察家身份,對審視印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做出了客觀的全新思考。每一個他筆下的印度故事的觀察和評論都非常透徹、精辟。
作為新興市場之一,印度的高速發展令世人矚目。本書從從夢想、抱負、自豪、自由等六個層面講述印度社會發展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思想境界的變遷,講述了印度這片古老的土地極度渴望激情、民主、熱烈的思想註入,打破它的階層束縛,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作者採訪了諸多當事人,以獨特而深刻的筆觸,向您呈現了一個所有東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過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