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金融界是怎麼想的,怎麼看的,公司還是一步一步在往前發展。其恢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股價也下降到了最低點。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訂單開始增加,收入迅速回升。開始時,雖然利潤回升緩慢,但是過了18~24個月,利潤率有望超過5%甚至達到更高的水平。
一開始,股價從谷底成倍上升,其相關業務倒未顯進步。這是因為金融界存在著過度的悲觀情緒,股價被打壓得很低,以致降無可降,只有反彈。這時經紀公司會提醒投資者遠離這些股票直到公司出現“可觀的收益”。
在初次翻倍以後,股價開始反映基本面的情況。當開始實現收益時,股價也會對此有所反映。幾年後,公司取得了創記錄的成功,並贏得了新的機構投資者(不是之前受損的投資者)的青睞。新投資者將產生新的過分樂觀情緒,就像我們一開始講的那樣。
3~5年之後,股價將上漲3~10倍。上漲來自三部分:①金融界對其股價打壓得太低,以至於跌無可跌,只有反彈;②基本面改善,公司越做越大,收入越來越多;③機構投資者對其過分樂觀,對股價進行脫離基本面的炒作。
成功往往有一千個父親,而失敗卻是一個孤兒
我們已經看到,即便是最好的管理者也會犯錯。我們也已經看到,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將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是司空見慣的,甚至還是管理進步的必由之路。最基本的問題是,開始時投資者就對公司有著過高的期望。
發生公司管理者欺騙投資者的事情是很少見的,倒是投資者自欺欺人比較常見。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投資者購買了投資經理推薦的一只高價股票,進而被套受損,最後不得不賣出股票而遭受損失。此時,他們就會覺得管理者誤導了他們,此後再也不會購買這只股票了。就算以後出現好的購買時機,他們也不會去購買這只股票。
當股價上漲的時候,投資者便開始誇耀自己的決策是多麼明智,因為他們是在低位的時候買進的。一旦股價下降時,卻很少有人會宣傳自己的錯誤。這也是人之常情。
波士頓的一位老先生對此曾做過這樣的評價:“成功往往有一千個父親,而失敗卻是一個孤兒。”很少有人願意揭示自己的錯誤。在投資股票上虧損的人,通常傾向於指責別人。
我們已經看到,投資者往往對一家公司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樣,公司一旦出現困境,就會形成對公司過低的估計。顯而易見,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難道就不存在中間選擇嗎?難道金融界對公司樂觀的判斷就一定比他們的悲觀估計更科學嗎?這沒有一個絕對的規則。這就是投資問題的核心所在。
我們現在讨論的是超級公司,如果它真的是一家超級公司,那麼金融界最初的觀點,即認為該公司是個超級公司,比之後的悲觀觀點還是要更科學的。因為,管理層已經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因此,公司今後會有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
投資者最好的選擇是,盡可能久地持有這些超級公司的股票。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在有利的時機買入,即在公司出現困境到從金融界的責難中逐漸恢複的這段時間。
一些公司成功了,另一些卻沒有
我們再一次強調,在所有公司都能恢複的假設前提上購買股票,這顯然是不明智的。有一些公司就永遠無法恢複。這有些類似拳擊手,商業、投資與拳擊其實有很多共同點。很多拳擊手前幾局還能挺住,之後便一蹶不振,癱倒在繩圈上。作為拳擊手,要想生存,最關鍵的就是要對困難及時做出反應,有一些這樣做了,有一些卻沒有。有一些拳擊手在第三輪就被擊倒。其他的一些拳擊手雖然能恢複過來,並繼續支撐下去,也許還能站立著,但已是氣若遊絲。雖然他們沒被擊倒,但也贏不了比賽。
少數拳擊手做得很好,是冠軍的材料。他們也許被擊中過幾次,畢竟他們也是在冒險。當他們遭受擊打時,他們就會本能地護住自己,保持頭腦清醒,並適時反擊,他們的精神越來越飽滿。冠軍的資質源於頭腦和心理,而不是源於強壯的身體。畢竟,身體只是依附在心理和靈魂上的。
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投資的關鍵,就是預測哪些股票將下降十個點,哪些股票將走平,哪些股票有最後成為冠軍的資質。我們要將關註的焦點集中在贏者身上。
早期晶體管時代,德州儀器公司和Transitron公司是華爾街的寵兒。兩者都具有高價值,並受到人們的追捧。後來,兩家公司都出現了困境。作為一家超級公司,德州儀器公司走出了困境,繼續發展壯大,並延續了近十年的輝煌。
但是,Transitron公司再也沒有恢複過來。二十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在破產邊緣掙紮著,出現了週期性的虧損,業績不佳。由於公司管理層沒能抓住二極管及其後續產品集成電路的發展機遇,公司遭受了損失。投資於德州儀器公司還能小賺一筆,投資於這家公司可就虧大了。
本文摘自《超級強勢股:如何投資小盤價值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