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世界在進入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所犯下的相同錯誤,那時所有高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都以某種形式被視為下一個日本。在華爾街營銷人員和暢銷書的鼓動下,現在很多分析師和投資者都在就財富從西方向東方的大轉移,以及未來貧富國家之間的趨同做出大膽設想,認為新興國家的平均收入正在迅速趕上那些富裕國家。這是一個巨大的銷售噱頭,但卻扭曲了現實,因為新興市場彼此之間是極為不同的。
首先,這些國家的發展水平大相徑庭。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的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美元,發展潛力要遠低於人均收入處在5 000美元之下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高收入並不一定會轉化為技術實力:匈牙利與巴西和墨西哥處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但有90%的匈牙利人使用移動通信服務,而在巴西和墨西哥,這一比例只有40%。
各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也極為不同,即便是中國和韓國這些近期的成功國家,其個人貸款和企業貸款相對其國内生產總值而言,都同許多受債務所困的發達國家一樣,相當沉重。韓國人一般都有3張以上的信用卡,背負的債務超過平均年收入,而只有不到1/3的巴西人擁有信用卡。面對西方問題,新興市場的脆弱性也表現為很多形式。許多亞洲國家仍然依賴對西方的出口,而很多東歐國家則更多地依賴西方提供的貸款來推動增長。
並非所有的樹木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改革也出現了停頓,這些改革起初讓它們站在了“新興”的發展道路上。從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嘗試改革開放開始,中國每隔四五年就發動一場“大爆炸”式的改革,每次的新舉措——首先是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然後是企業產權改造,接下來是引進外企——都會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但是那種循環已經走到了盡頭。
對過去10年發生的熱門發展故事的盲目信任,也忽略了失敗的高風險。只有少數國家實現了長期的快速增長。我自己的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在任何給定的10年中,平均只有1/3的新興市場能夠取得5%以上的年增長率。不到1/4的國家在20年中保持了這樣的速度,而能保持30年的只有1/10。只有6個國家和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泰國和中國香港)40年來保持了這一增長速度,而只有兩個國家和地區(韓國和中國台灣)保持了50年。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中,除了中國和印度之外,所有其他實現5%以上增長速度的國家,包括安哥拉、坦桑尼亞、亞美尼亞和塔吉克斯坦,都是新加入這個行列的。在許多方面,國家的“死亡率”跟股票的“死亡率”一樣高。只有4家公司——寶潔、通用電氣、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杜邦公司——在美國前30家工業類股票組成的道瓊斯指數中從20世紀60年代存活至今。很少有領先者能在10年中一直領先,能夠數十年領先的就更少了,找出這為數不多的股票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新興市場當中的“新常態”將會跟“舊常態”非常相似。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平均在5%左右,而競争並不激烈。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各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要麼出奇的疲軟,要麼異常的強大: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蘇聯解體和墨西哥、泰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一系列金融危機的拖累,新興國家的平均發展速度僅為3.5%。此後是過去10年由流動性引發的快速繁榮,現在則由於資金成本上升而放緩。金融蛋奶酥一旦坍塌,只有在與崩潰有關的記憶消退之後才能東山再起。然而鑒於2008年大衰退的深度,未來10年幾乎不可能出現另一場債務狂歡。
新興市場的發展速度回到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並不意味著“第三世界”的回歸。第三世界是指那些處在谷底、毫無希望的落後國家。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和印度——增長艱難。伊朗、伊拉克和也門等國家組成了強勁增長的長鍊條,但這些增長被戰争暴力地終止了,現在這些國家跟沖突的聯系要比跟金融的聯系密切得多。混亂遮蔽了韓國和中國台灣等地的騰飛。盡管沒有關於1950年之前新興市場確鑿的發展數據,現有證據表明,從來沒有這麼多的國家和地區能像過去10年中那樣,在如此長的時間内發展得如此之快。然而分析家們現在仍在期待這種大規模趨同發展的奇迹在全球發生。
同時,很多“新興”國家已經興起數十年了。在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之後,它們沒能獲得任何持續增長的勢頭,或者發展開始停滞。馬來西亞和泰國本已走上成為富有國家之路,然而在1998年的危機中這些體系核心的裙帶資本主義造成了金融體系的崩潰。此後這兩個國家的增長速度令人失望。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斯裡蘭卡和緬甸被標榜為未來的“東亞小龍”,但在其尚未達到4 000美元中等收入線之前,這些國家的增長就陷入停滞。無法維持經濟增長是普遍規律,而這條規律很可能在未來10年中再次應驗。
本文摘自《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迹》
這是一本對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進行精彩絕倫的分析,並大膽預測了決定國家未來成敗的趨勢與因素的權威著作。對於中國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從事制造業和國際貿易的生意人的投資戰略指導,另一方面本書是指導政府決策機構應該如何規避國家戰略的風險,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如何引導企業拉動當地經濟的必讀的決策參考。
21世紀的頭10年,各個新興國家幾乎同時經歷著普通繁榮時期,但在下一個10年,它們的發展將會千差萬別。作者全景式地展現了新興市場繁榮發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軌迹,並深入探讨了各國的政體、地方保護主義、家族繼承制企業等相互作用力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與不平衡關系。
作者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投資新熱點和走向的揭露性觀察,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次金融蕭條中找到變革的思路。而且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從溫州小商品市場的老闆到政府高層,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