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再回到哲學層面上,除了前面讨論的形式邏輯、實證精神、因果關系與相關關系外,可能還需要對研究再施加一些約束。
科學哲學20世紀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命題在原則上必須是可以證僞的,也就是說原則上我們必須能夠證明它是錯的。
舉一個例子,“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在原則上我們能夠證明它是錯的,方法就是我們找到一片黃色的樹葉。
在我們找到一片黃色的樹葉之前,我們相信這個命題,我們認為它是對的。但是直到我們找到了一片黃色的樹葉,馬上就能推翻這個命題。
黃色的樹葉只要找到,就能夠證明“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是錯的,這就是說在原則上這個命題是可以證僞的。
但是,有一些命題是無法證僞的,比如說,“上帝是存在的”。這個命題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
英國一個很著名的天文學家對公衆演講,介紹現代天文學的發展,用望遠鏡我們看到了多遠的世界,最後的結論是“上帝是不存在的”。
然後一個虔誠的基督教老太太一句話就推翻了他,她說:“你用望遠鏡看了那麼多的東西,你用望遠鏡看到過風嗎?”
我們都知道風是存在的,而望遠鏡既然連風都看不到,那麼你用望遠鏡看了全宇宙,沒看到上帝,你怎麼就知道上帝是不存在的呢?
“上帝是存在的”,這個命題是無法證僞的。我們在家裡的廚房和冰箱裡沒有找到上帝,但是這並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只能說明上帝不存在於你家的冰箱和廚房裡。航天飛機到了360公裡的高空,到處轉了一遍沒有找到,那也不能說明上帝不存在,上帝可能在你沒有去過的地方。在原則上你無法證明這個命題是錯的。這個命題在哲學上和“樹葉是綠的”這個命題是不一樣的。
宗教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它的許諾、命題和預言等,都無法證明它是錯的。佛教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你到廟裡捐出香火錢,求菩薩保佑把股票炒好。如果沒炒好怎麼辦呢?和尚會告訴你心誠則靈,因為你心不誠,所以不行。
這些預言你在原則上都無法證明它們是錯的。
但是現代科學的所有命題在原則上都必須有方法證明它是錯的。不見得它已經被證明是錯的,但是原則上必須有方法能夠證明它是錯的。在它被證明是錯的之前,我們先相信它,直到它被證明是錯的,然後我們去接納一些新的命題。
所以,作為科學研究的命題,在哲學上必須具有這樣的特徵:本質上是可以被證僞的。我們觀察現象,提出一個理論,從這個理論作出了很多的預測,所有的預測在原則上必須是可以證僞的。這是卡爾R26;波普爾對科學哲學思考的非常重要的貢獻。
為什麼經驗證據的分析中很難厘清因果關系和相關關系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需要排除C的存在。但 “C是存在的”這個命題就像“上帝是存在的”一樣,是很難證僞的。
本文摘自《經濟運行的邏輯》
在高善文眼中,經濟運行的邏輯是什麼?如何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用什麼方法預判經濟前景?他分析中國資本市場的思路是什麼?
高善文入行以後,經歷了券商研究業務從乏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的海天變遷,目睹了市場從絕望到瘋狂的幾度輪回。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市場變化後面,他始終追求對中國經濟的獨特理解和統一的邏輯分析體系。
《經濟運行的邏輯》一書中,作者對通貨膨脹、經濟週期、產業週期、資產重估等問題都進行了自成一體的論述,與讀者分享他對中國經濟過去與未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