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統計局經濟增長速度與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與調整數據分階段對比
GDP增速人均GDP增速
官方數據調整數據差別官方數據調整數據差別
1952~19765?07%3?98%-1?09%3?03%1?96%-1?07%
1977~20119?15%8?51%-0?64%8?06%7?42%-0?64%
1952~20117?59%6?74%-0?85%6?07%5?24%-0?83%
綜合而言,上表顯示:
? 1952年~2010年間官方數據高估GDP增速約0.85%,高估人均收入增速約0.83%。換算成累積量,這意味著官方數據顯示這一期間中國經濟規模擴張為1952年的80倍,而實際上為50倍;官方數據顯示人均收入上升到1952年的34倍,而實際上是21倍。
? 改革開放前經濟增速高估了1.09%,改革開放後高估了0.64%;
? 改革開放前人均收入增速高估了1.07%,改革開放後高估了0.64%。
我們的數據相對來說比麥迪遜在《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中的增長數據樂觀,也好於孟連和王小魯在2000年論文《中國GDP統計水分有多大》給出的估計:他們認為GDP增長率在1953年~1977年期可能高估了2.2%, 1978年~1991年期間可能高估了1.0%, 1992年~1997年期間可能高估了2.5%。
如果計算10年期增速(20世紀50年代增速統計1952年~1959年平均增速,60年代定義為1960年~1969年,其他以此類推),官方數據與調整數據的對比如圖4所示:
圖4統計局各個10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與調整數據對比
官方數據低估了20世紀60年代以及2000年之後10年而高估了其他時段增速。改革開放之前,50年代增速較高,但遠低於官方之前通報的數字;60年代前期的經濟災難與文化大革命導致的紊亂抵消了1963年~1966年的快速複蘇成果,平均增速為60年中最低,但仍舊高於官方數據。60年代官方數據是文革結束後重新制定,鑒於領導層對文革的否定態度,官方數據對60年代的低估可以理解。
70年代中國經濟增速略有提升,但並不像官方數據顯示的那般樂觀。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增速才開始真正躍升,80年代、90年代增速大體相當,但低於官方數據。加入世貿之後,中國經濟增速再次提升,也高於官方數據給出的描述。
圖4顯示出中國經濟趕超之路明確的階段性:1980年之前的30年,平均增速約為4.4%。這一速度已經大幅高於中國自清朝末年以來的速度,也略高於同期世界其他國家增速,但差額不大,不足以讓中國經濟拉近與全球水平的距離。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增速陡然提升至8.1%的水平,幾乎比前30年翻了一倍;進入2000年之後的10年,更進一步提升至10.8%。這一速度有多快?這一速度意味著,每過6年零8個月,經濟真實規模就翻一番。
圖5統計局各個10年平均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與調整數據對比
從人均收入的角度而言,改革開放之前人均收入增速大體不變,約為2.4%,正好與全球人均收入增速相當。按照這樣的速度,30年時間人均收入才能夠翻一番。1980年之後人均收入增速陡然提升至6.7%,這樣,只需要10年零9個月人均收入就可以翻翻。2000年後,速度再次提升至“可怕的”10.2%,差不多7年就可以翻翻。
可見,在正確的數據系列中,我們的確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奇迹的威力:按照過去10年的速度,中國人均收入7年翻番,經濟規模總量7年翻升一倍有餘。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下一步》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其賴以增長的結構基礎正在崩塌,而累積的風險正在逐漸發揮力量。未來數年内,經濟運行方式以及增長速度都將發生大幅變化。表面繁榮背後的大陷阱,中國是否能避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三個方面解剖:
我們的經濟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經濟政策犯下什麼錯誤?
我們的外界環境出現了什麼變化?
本書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中國經濟下一步:繁榮還是陷阱——觀察中國經濟未來的15個維度》各章環環緊扣,邏輯嚴密,作者開發的定量反饋模型獨一無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評判。
讀懂本書,你就讀懂了中國經濟!閱讀本書可以幫助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助長讀者對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