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歷史上以及現狀中到底居於世界經濟的什麼位置?在談論中國經濟的一切相關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否則難以為讨論找準坐標。
當我們談論中國經濟奇迹的時候,必須意識到這一奇迹的可貴。按照世界經濟史學家麥迪遜(Maddison)的觀察,在1820年工業革命爆發之前的整個農業文明時期,全球經濟總量的年均增長速度只有0.17%,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只有0.05%。按照這樣的速度,經濟總量翻番需要花費420年。西歐(指以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為核心的西歐12國)在羅馬帝國崩潰後人均收入下滑,直到公元1000年前後降低到最低點;隨後開始緩慢但穩定的增長,直至1820年後工業革命爆發。工業革命爆發之後,增長速度大幅提升,從1820年到1998年西歐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51%,差不多提升了10倍。憑借這樣的經濟增長,歐洲強勢崛起,其船堅炮利的戰争機器徵服了地球上的每一處土地。
中國由於地少人多,畜牧業不夠發達,在整個農業文明時期,雖然土地單產高於西歐,人均收入卻一直較低,其與歐洲的距離在工業革命之後更是快速拉大。到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均收入降低到歷史最低點,至1960年才恢複至抗日戰争前水平,直到1980年才達到南宋時期的水平,相當於公元1000年的西歐。彼時,中國落後西歐約970年。隨後,全世界都目睹了中國經濟奇迹的偉大力量:從1980年到201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8.9%,相當於農業文明時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的50倍,只需要8年時間經濟規模就得以翻番。到2010年,中國已經達到西歐1953年水平,落後年限縮短到57年。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改革開放30年時間取得了歐洲900多年所取得的進展。
從中國經濟占全球比例的角度看,中國正在快速恢複自己的傳統地位。清朝嘉慶年間中國經濟一度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隨後卻一路下滑,到解放戰争結束後跌至最低點,占全球經濟比例不超過2.5%,直到1980年都不超過3%。1980年之後,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占比開始迅速回升,至2010年達到14.7%,恢複到乾隆年間水平,中國經濟整體實力快速趕上西歐水平,並在2010年超越日本,升至世界第二。
可見,過去30年中國的確發生了一場實實在在的經濟趕超奇迹。中國經濟是如何實現趕超的?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搞清楚客觀事實。在本章中,筆者首先探究了中國經濟統計數據。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整理與梳理,發現統計局官方數據不盡準確。基於更加準確的統計數據,筆者進一步整理估算了中國自秦朝以來的經濟規模。之後,筆者轉而研究中國經濟何時可以超越美國經濟,得出的結論與市面上流行的樂觀說法迥異。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下一步》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其賴以增長的結構基礎正在崩塌,而累積的風險正在逐漸發揮力量。未來數年内,經濟運行方式以及增長速度都將發生大幅變化。表面繁榮背後的大陷阱,中國是否能避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三個方面解剖:
我們的經濟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經濟政策犯下什麼錯誤?
我們的外界環境出現了什麼變化?
本書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中國經濟下一步:繁榮還是陷阱——觀察中國經濟未來的15個維度》各章環環緊扣,邏輯嚴密,作者開發的定量反饋模型獨一無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評判。
讀懂本書,你就讀懂了中國經濟!閱讀本書可以幫助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助長讀者對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