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何謂“中國模式”1

2013-08-30 23:16:47

   作為華盛頓共識對立面提出來的“中國模式”,其實並不是真的與華盛頓共識相矛盾。本質上,“中國模式”就其好的一面而言,是對華盛頓共識的實現方法,如果說“中國模式”對華盛頓共識有所超越,那麼其主要表現就是強勢政府對發展機會的創造、識別與實現過程中的積極貢獻;同時,“中國模式”就其不好的一面而言,是偏離華盛頓模式而令民衆支付的高昂代價以及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表3華盛頓共識

  最初的《華盛頓共識》擴大的《華盛頓共識》(包括前面10條)

  1?財政紀律11?公司治理

  2?公共支出改革12?反腐敗

  3?稅收改革13?靈活的勞動力市場

  4?利率自由化14?遵守WTO規則

  5?統一的競争性匯率15?遵守國際金融法則和標準

  6?貿易自由化16?“謹慎”的資本賬戶開放

  7?開放直接投資17?不受幹預的匯率形成機制

  8?私有化18?獨立的央行/通脹目標

  9?接觸監管19?社會安全網

  10?保護產權20?定向減貧

上表來自美國經濟學家羅德裡克在《相同的經濟學,不同的政策處方》一書中總結的最初的華盛頓共識與擴張的華盛頓共識。可以看出,華盛頓共識後面的經濟學理念是明顯的。它的一個不足在於,經濟學家太多地以歐美經濟為假想對象,而沒有對歐美經濟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巨大差距予以足夠的重視。簡單來說,歐美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因此強調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財政紀律、利率自由化等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以美國經濟為例,美國經濟在上世紀初即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隨後的100多年時間,美國經濟成功地保持了這樣的地位。而事實上,面對其他落後於它的經濟體(包含二戰後歐洲、日本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優勢,美國經濟遭遇了許多挑戰。諸如紡織、電子、汽車、鋼鐵、造船等等行業都遭遇了毀滅性打擊,許多產業被淘汰。可以說,百年來,美國工業史就是面對外國競争不斷節節敗退的歷史。然而,在舊行業被外國同行消滅的同時,美國經濟不斷創新發展,從無到有開發出諸如個人電腦、生物科技、全球物流管理、半導體、互聯網等行業。到今天,即使美國工業只占GDP的20%份額,但它仍然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國家。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經濟體制對創新的容納與鼓勵,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每當經濟體制更加有利於創新的時候,都是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時候;每當經濟體制不利於創新的時候,美國經濟總是遭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20世紀60年代約翰遜政府的“美好社會”實踐壓縮了民間經濟空間,隨後到來的是70年代的“滞漲”。直到80年代裡根革命再次鼓勵創新,才迎來80年代直至2001年的經濟福利的大幅改善:經濟加快增長而通貨膨脹速度降低。2001年新經濟泡沫崩潰之後,美國經濟沒有推出具有決定意義的新技術,導致美國經濟在過去10年經濟增速降低到1.6%。

圖141970年以來美國的經濟發展與通貨膨脹

   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邏輯與美國類似:經濟表現更多地取決於内在創新而不是外源的學習。這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邏輯大相徑庭:發展中經濟體發展機會的取得主要不是通過創新,而是通過學習,或者說,是通過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參與去發現、引進與實現已經存在的發展機會,以求提高對現代經濟運行的參與度以及全要素生產率。

   鑒於在生產力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發展中國家缺乏的不是機會,而是需要克服阻礙他們對發展機會進行利用的各種障礙。由於這種障礙無處不在,各國需要做到的,是在現有政治可能性與資源支撐能力邊界範圍内,找到實施變革的可能路徑。這種情況下,華盛頓共識顯得有些文不對題。“中國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正是在動態變革中增強經濟體制對發展機會容納能力的一個成功實踐。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下一步》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其賴以增長的結構基礎正在崩塌,而累積的風險正在逐漸發揮力量。未來數年内,經濟運行方式以及增長速度都將發生大幅變化。表面繁榮背後的大陷阱,中國是否能避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三個方面解剖:   我們的經濟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經濟政策犯下什麼錯誤?   我們的外界環境出現了什麼變化?   本書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中國經濟下一步:繁榮還是陷阱——觀察中國經濟未來的15個維度》各章環環緊扣,邏輯嚴密,作者開發的定量反饋模型獨一無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評判。   讀懂本書,你就讀懂了中國經濟!閱讀本書可以幫助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助長讀者對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能力。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