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超:中國現代經濟增長究竟有多快2

2013-08-31 09:36:30

   官方統計數據的缺陷顯而易見,可比價格帶來的失真、數據覆蓋程度不夠、對20世紀50年代經濟規模的低估、對經濟增速的相應高估等,在研究者中幾為共識。然而,如何調整卻並無簡單解決方案。伍曉鷹基於微觀數據從底層重新構建宏觀統計值的方法同樣有巨大的風險。實際上,微觀數據仍舊由統計局匯集,仍舊難免類似宏觀數據的可能缺陷。

   一條中間路線是,既不全面接受統計局數據,也不從微觀數據重構,而是在統計局宏觀統計數據之間尋找固有聯系,並據此對統計局數據未能把握的經濟真相作出猜測與調整。這種調整應該是基於數據間的固有聯系,使用透明公式並可以被未來更多的數據所改進;目標並非100%地反映經濟真相,而是比原有數據距真相更接近。具體調整方法見註釋①,調整後中國歷年GDP如圖1所示。

圖1統計局支出法GDP與調整GDP對比

   可以看出,官方統計低估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規模,相應高估了經濟增速。具體如下:

  ? 1952年中國經濟規模,筆者的數據比統計局數據高70.9%,麥迪遜數據比統計局數據高38%;

  ? 1978年,筆者的數據比統計局數據高20.9%,麥迪遜數據比統計局數據高27%;

  ? 2003年,筆者的數據比統計局數據高14.8%,麥迪遜數據比統計局數據低19%。

  從1993年經濟普查以及2004年經濟普查的結果看,很難相信2003年中國經濟規模需要調低19%,這很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調整結果比麥迪遜的結果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筆者的數據的波動程度小於官方數據。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官方數據出現了劇烈震蕩,其本質是經濟增速因無效投資而被人為放大,並隨無效投資之確認而回歸趨勢值。筆者的數據基於居民收入,較能免疫於無效投資對數據的幹擾。

  以上步驟得到的是名義經濟值。為得到實際經濟表現,需要對官方通貨膨脹數據進行調整。1985年之後,我們使用統計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85年之前使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作為基準物價指數。

   但該數據可能仍舊未能反映真實的物價平減指數。在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生效之前,政府財政赤字的很大比例直接透支中央銀行賬戶,這直接增加了政府財力,而並未增加實際產量。換句話說,當年財政透支央行賬戶造成的經濟規模虛增並未被計入物價漲幅中去。在調整中,我們計算財政赤字透支央行賬戶金額與當年GDP之比,將此數值與基準物價指數相加得到調整後的物價平減指數。

圖2統計局物價水平與調整物價水平對比

   依據調整後的物價平減指數,可以計算實際GDP增速,得到結果如下:

圖3統計局經濟增長速度與調整經濟增長速度對比

   在筆者的數據系列中,負增長主要出現在如下幾個時期:1959年~1962年因大躍進而導致的經濟災難、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導致的經濟秩序混亂以及1989年政治風波。

  官方數據系統性地高估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表現,這似乎是自然的,因為官方數據低估了戰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實際上,1957年的經濟增長已經降低到零附近,從1958年開展的大躍進運動讓1958年出現了短暫的脈沖式增長,隨後惡果顯現,1959、1960、1961連續三年出現了經濟急劇收縮,農村餓浮遍野,非正常死亡人數有學者估計高達3500萬人。這樣惡劣的經濟運行狀況,官方數據卻顯示1957至1959年經濟總量擴張了38.6%,與我們估計的6.7%大相徑庭,而民衆經驗感受顯然並不支持官方數據的樂觀估計。

   同時,官方數據也低估了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恢複,尤其是在60年代初中國經濟的恢複速度。

   20世紀80年代前半段居民收入增速遠高於政府收入,我們的數據增速也高於官方數據,直到80年代後半段逆轉:1980年~1983年官方數據經濟增長37.2%,而我們的數據經濟增長63.6%;1985年~1989年官方數據增長59.6%,而我們的數據只增長了15.8%。這似乎表明,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農村體制改革為推動力的經濟高速增長最大限度地惠及了民生,農民收入提升速度很快。1985年之後開始的城市體制改革雖然有利於經濟總量的擴張,而在民生改善方面,成效不如80年代前半期。

   1989年在筆者的數據系列中是負增長,與統計局數據相反。這自然並不奇怪。90年代上半期官方數據高於我們的數據,1992年~1995年官方數據顯示GDP增長了63.3%,而筆者的數據顯示只增長了36.3%。對争議較大的1998年,筆者的數據指出官方數據輕微高估。進入新千年之後,官方數據傾向於低估而不是高估實際經濟增長。鑒於2002年~2007年經濟增速連續6年在10%以上,官方數據的低估可以理解。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下一步》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其賴以增長的結構基礎正在崩塌,而累積的風險正在逐漸發揮力量。未來數年内,經濟運行方式以及增長速度都將發生大幅變化。表面繁榮背後的大陷阱,中國是否能避過?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三個方面解剖:   我們的經濟制度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經濟政策犯下什麼錯誤?   我們的外界環境出現了什麼變化?   本書正是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中國經濟下一步:繁榮還是陷阱——觀察中國經濟未來的15個維度》各章環環緊扣,邏輯嚴密,作者開發的定量反饋模型獨一無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獨特的評判。   讀懂本書,你就讀懂了中國經濟!閱讀本書可以幫助非專業讀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助長讀者對經濟問題和現象的分析能力。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