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6

2013-09-01 08:16:10

  重要的是,要知道在莫卧兒王朝和英國統治時期,印度也從來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即使是在17世紀莫卧兒王朝的巅峰時期,作為全球經濟大國的印度也是由很多自治省構成的帝國,各省在不同程度上制定自己的法律並各自徵稅。溫斯頓R26;丘吉爾曾經觀察到,“印度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其政治屬性並不比歐洲多”。這句評論在今天看來越發變得中肯。然而,地方政黨實力的增長並沒有如丘吉爾所設想的那樣,令印度四分五裂。

  中央權力的衰落確實讓新德裡更加難以推行突破性改革,但是克什米爾邦、旁遮普邦和泰米爾納德邦分裂運動的高潮早在幾十年以前就過去了。另一方面,地區性發展正在把經濟繁榮擴散到印度的各個角落,在產生更多的不受控制的裙帶主義(不利於增長)的同時,也促成了新的消費次文化(有利於增長)的產生。區域化帶來的複雜性是難以預測印度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些地區獲得了經濟發展勢頭,還有一些地區的發展正在減速。這也是為什麼說印度繼續作為脫穎而出的國家,可能性是50%。

  南北差異

  經濟活力的中心正在從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向中部和北部内陸地區主要的人口中心轉移。如果說腐敗問題妨礙了許多企業進行投資,但在一些省份也有很多例外。一些有能力的新邦長實際上正在掃除當地的商業障礙,消費文化在這些地區蓬勃發展。20世紀80年代,當印度最初開始改革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介於3%到5.5%之間,主要受到南部的卡納塔克邦和泰米爾納德邦出現的技術和外包行業所推動。1981年,最發達的邦的收入比欠發達的邦高出26%,而這個差距到2008年擴大到86%。

  可以預見,這在南方諸邦中滋生了自大情緒,他們帶著警覺和憐憫的心態看著人口衆多的北方諸邦遲遲不能趕上,這早已變得司空見慣。南方人則認為自己工作更加努力,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為參與世界競争作了更好的準備。比哈爾邦是印度北部最大的邦,發展也最遲緩,成了南方人的笑柄。他們戲稱,印度可以放棄克什米爾,從而結束跟巴基斯坦持續不斷的邊界糾紛,只要巴基斯坦同意也收下比哈爾邦。比哈爾邦不僅是唯一沒有參與印度首次經濟騰飛的邦,實際上在1980~2003年間該邦的經濟還發生了下滑(9%)。此後不久情況開始轉變,最近幾年北方的發展速度開始超過南方。南方各邦的經濟平均增長速度在2007~2010年間從7%下降到6.5%,而北方諸邦則從4.5%爬升至6.8%。

  促成印度其他各邦崛起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或許在於能力更強的領導人的當選。瑞士信貸近期發佈的一項分析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很多邦都曾經歷過快速增長,但這當中僅有一次是在國大黨邦長的領導之下。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印度10個大邦中僅有兩個邦是由國大黨領導的,而在20世紀80年代是8個,60年代則是所有的10個邦全部處於國大黨領導之下。同時,在其他黨派的領導下取得經濟成功的例子則比比皆是。

  最明顯的例子是偏遠的比哈爾邦,它曾被VR26; SR26;奈保爾稱作“文明終結的地方”。隨著選民對普遍存在的混亂的一波厭倦,尼蒂什R26;庫馬爾邦長在2005年就職,此後發動了一場野心勃勃的運動,為這片無法無天的土地帶來了秩序和共識。他勒令警察開始緝拿不法分子,在比哈爾這包括有權勢的邦議員和他們的商界密友。為了在一個不存在有效司法制度的邦懲罰這些不法分子,庫馬爾創建了一個“快速審訊”法庭,處理速度很快,以至於批評家稱之為不公正的匆忙。他還實施了一項法律,可以查封腐敗的政府官員的財產,最近就有位官僚的豪宅被改造成貧苦孩子的學校。

  在一個以消除所有官僚主義障礙來完成政府項目而聞名的邦政府,庫馬爾放棄了邦政府束縛手腳的浩瀚的文書工作。沒有法律約束的比哈爾人甚至開始納稅,第一次相信他們的錢會進入公共財政,而不是私人腰包。橋梁和公路得以修建,比哈爾邦開始正常運轉,然後開始騰飛。現在該邦的經濟以11%的速度增長,這個速度在印度排名第二。庫馬爾邦長也被視為典型,展示了一位正直的領導人在一個問題叢生的邦可以做出怎樣的成就。

  在印度整體向前發展的同時,之前充滿活力的南部地區似乎故步自封。2010年,印度有6個邦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10%,但沒有一個來自南方各邦。南方各邦領導人的能力在下降,經濟增長速度也隨之下降。在過去10年中,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經歷了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某些年份僅是之前兩位數增長速度的一半。南方的部分邦把這解釋成南方的大繁榮時期已經過去了,但這樣是很難追趕中國的。在中國,富裕的南方省份經歷了長達30年的繁榮,而不是僅有10年,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了1.5萬~2萬美元,而印度南方各邦的國民人均收入僅僅略高於1 400美元的全國平均水平。

  

本文摘自《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迹》


   這是一本對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進行精彩絕倫的分析,並大膽預測了決定國家未來成敗的趨勢與因素的權威著作。對於中國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從事制造業和國際貿易的生意人的投資戰略指導,另一方面本書是指導政府決策機構應該如何規避國家戰略的風險,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如何引導企業拉動當地經濟的必讀的決策參考。 21世紀的頭10年,各個新興國家幾乎同時經歷著普通繁榮時期,但在下一個10年,它們的發展將會千差萬別。作者全景式地展現了新興市場繁榮發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東南亞以及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軌迹,並深入探讨了各國的政體、地方保護主義、家族繼承制企業等相互作用力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與不平衡關系。 作者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投資新熱點和走向的揭露性觀察,能夠幫助我們在這次金融蕭條中找到變革的思路。而且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從溫州小商品市場的老闆到政府高層,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