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業家精神與全球關聯

2013-09-01 09:06:15

  2003年,我(裡德)和別人共同創建了linkedIn(關系網)網站,旨在聯結商業人士社交圈,幫助他們更高效、更成功地工作。9年下來(2011年5月,linkedIn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已有超過一億人註冊了該網站。從中我學到了不同領域商業人士的許多職業經營之道: 他們是如何聯絡信任的客戶、謀職、分享信息,以及在網絡上展示自己。通過linkedIn的大量商業活動,我和同事洞悉到最緊俏的技能、最熱門的產業勢頭以及能帶來機遇的職業路線。我了解到哪些方法能成功,哪些會失敗;哪些策略行得通,哪些會栽跟頭。其間,我在自己的另一個愛好——投資方面獲得了一些奇妙發現。

  作為linkedIn的執行主席,公司是我首要的日常工作,不過我也會投資其他新興公司。作為天使投資者以及格雷洛克公司(Greylock)的合夥人,我投資了100多家公司,因而也有機會幫助一些了不起的企業家發展並壯大他們的企業。不論是在Zynga(社交遊戲公司)和馬克·平卡斯探讨社交博弈策略,還是在Digg and Milk(移動應用程序公司)跟凱文·羅斯探讨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抑或是同馬特·弗蘭納裡一起把基瓦(Kiva)的微型金融模式傳播給全世界的窮困人群,這種種經歷都讓我對如何鑒別創業的成敗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我主要致力於兩項工作:促使linkedIn為網站會員提供更多賺錢的機會,扶持其他投資組合公司不斷成長。從事這兩項工作給予我一種心靈啟示:成功的新興公司採取的企業策略與成功人士選擇的職場策略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我之前曾有幸在矽谷工作了20年,現在一直在努力從我在那裡學到的所有東西中提煉戰略框架,並嘗試著將該戰略框架運用於這樣一個想法,即每個個體其實就是一個“小型企業”。同樣,我也是這樣看待自己的職業的——創業者。

  我初次見到本的時候,他正處於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關頭。當時他已經創辦了好幾家公司,寫了一本關於企業家精神的書,還去國外遊覽了很多地方。他需要決定自己應該繼續開創技術企業,還是繼續寫作,或是出國旅遊,還是三者兼而有之。那時他才20出頭,就在思考著這樣的問題:他應該制訂多遠的未來計劃?怎樣的職業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廣泛嘗試各領域與集中創建專業性企業,這二者應該如何平衡?之後,他說的一番話很發人深省。他告訴我,即便自己下一步不打算再開新公司,也會像企業家一樣去思考這些關鍵的職業問題。

  在與我見面之前的幾個月裡,本走訪了幾十個國家,遇到了幾千名學生、企業家、新聞記者和商業人士——從美洲中部社區學院的大學生,到印度尼西亞農村的小企業主,再到哥倫比亞的政府領導人,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在這些地方,他向人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同時也仔細觀察並了解當地有志之士的心態和想法。他註意到一件不尋常的事:不管是在矽谷還是遠在矽谷幾千英裡之外的地方,不管那些人是否開辦公司,廣義的企業家精神無處不在。雖然也許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企業家,但是那些人的生活方式卻與矽谷的生活方式別無二致:自主獨立,足智多謀,滿懷抱負,靈活變通,並擁有廣泛的人脈。這些經歷讓本和我殊途同歸,他得出了和我相同的結論: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不只是一個商業概念;它是全球性理念,而不僅僅局限於美國(這一點我在全球企業家組織委員會工作時深有體會)。正如我和本之間20年的年齡差距所證實的,企業家精神也是伴隨一生的觀念,而不只是某一代人的想法。

本文摘自《至關重要的關系》


  21世紀,信息產業的風雲變幻決定了個體的職業生涯也將出現新的變局。美國商界領袖裡德.霍夫曼先生是世界上最大社交網站的創始人,他深刻把握了至關重要的四大關系,從而精準判斷和預測商業社會的發展,並為讀者在當今充滿挑戰的新世界提供最有魄力的個人發展規劃。
  例如,如何處理個人與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的關系:裡德提出每個人在信息時代都要像一家企業一樣,具備“永久測試之心。”裡德說,“大多數時候,世界上的變化都會突如其來,讓你防不勝防。”(好萊塢一位行政官曾在台上採訪裡德,問他打算制定五年計劃還是三年計劃,裡德說二者都不是:在矽谷,三年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不可能那麼早就制定好計劃。要保持靈活變通,始終處於試驗階段。)
  本書深度把握關系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幫助讀者迎接信息時代的新挑戰!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