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領導溝通的“雷區”——千萬不要打斷領導說話

2013-09-01 14:06:09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過:“打斷別人說話、亂插話的人甚至比長篇大論的發言者更加令人讨厭。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最無禮的行為。”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工作中,隨意地插嘴、打斷別人是一種很沒有禮貌的行為。而在和領導溝通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分場合、地點而貿然打斷領導說話,或者搶了領導的話頭,就會擾亂領導的思路,引起對方的不快,使其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還有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無論是在正式的場合,還是在非正式的場合,都不要隨意打斷領導說話,否則會使領導感覺自己失了面子。大多數領導認為,身份地位越高,就越應該受到尊重,在講話時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而此時如果被下屬隨意地打斷,就等於是對方無視自己的權威,就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一個真正精明有頭腦的員工,在與領導溝通交流的時候,即使心裡並不認同領導的觀點也絕不會輕易地打斷他的講話。因為,這不僅是不尊重領導的表現,而且也不會贏得領導的好感。

  豪斯先生曾經在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任時期擔任副總統,他工作得非常出色。豪斯的朋友曾這樣評價他:“豪斯先生一向是一名好聽衆,他之所以能夠出色地擔任副總統一職,多半就是因為他對別人洗耳恭聽的態度。”事實也的確如此,每當豪斯和威爾遜總統會面時,他都會恭恭敬敬地在一旁認真傾聽,有時甚至一連聽幾個小時。也正因如此,他贏得了威爾遜總統的好感和信賴。

  在職場中,要想贏得領導的好感和認可,最重要的就是善於傾聽領導的講話。許多人在職場中交際失敗,最常見的一個因素並不是他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而是因為他說得太多,聽得太少,喜歡打斷別人說話。因此,想要在職場交往中變得遊刃有餘,就必須要懂得傾聽,這是和領導、同事之間取得良好溝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意識,尤其是在職場中,然而即使你的觀點是正確的,或者你並不認同領導的觀點,也不能輕易打斷領導說話。人有兩只耳朵,一張嘴巴,“聽”的繁體字可拆字為“十目一心耳為王”,可見,古人主張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多用耳朵,而且還要用心。在繁體字“聽”裡沒有“口”字,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只要用耳朵和心就可以了,同時這也說明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打斷別人說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初入職場的新人很容易犯這種錯誤,他們好沖動,說話不經大腦,喜歡表現自己。每當領導說錯話時就挺身而出,打斷領導的講話,指出領導的錯誤,自以為是地糾正。或者在與領導溝通的過程中,當自己有了一個新想法或創意的時候,就會不假思索、迫不及待地打開話匣子,不管領導是否在講話。實際上,心胸狹隘的領導如果被你隨意打斷,心中一定會很不高興,甚至可能在以後的工作中給你穿小鞋。

  在與領導溝通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隨意打斷他們說話。尤其是在正式場合談論工作上的問題時,更不能貿然提出和領導不同的意見,否則很容易會被領導認為是你在挑戰他的權威。在領導給你安排工作時,會作出各種說明,通常來說,領導的話只是說明經過,而結論或許和你想的並不一致,如果你中途插嘴打斷領導的話,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做除了會使領導覺得你過於輕率之外,還是對其不尊重的一種表現。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領導安排工作時要靜靜地聽,適時地點頭表示肯定和認同,表達出自己已經了解了他所交代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點頭應答的方式應該略遲,表示自己是經過了思考之後肯定的,也避免顯得草率。在領導說話時不能潑冷水,說“這恐怕做不到吧”“這個不是已經做過了嗎”“這個好像太難了”之類的懷疑的話,領導之所以交代工作給你,就表示他事先已經考慮好了,當然也有他的用意所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服從領導的安排和指示,並且堅決忠實地執行,切不能用否定的語言去打斷領導的思路。

  成功學交際大師卡耐基認為,不隨意插嘴、打斷別人說話有以下幾點好處:讓別人感覺良好;讓別人多說,以此來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讓別人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本文摘自《職業力:如何說領導才會聽,如何做領導最滿意》


  這是一本職場實戰類圖書,明確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的是職場談話技巧、註意事項及有效溝通的捷徑等,下篇講的是在職場中上位的方法,及與領導共事時必須註意的一些潛規則,内容實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