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奧肖内西大概是第一個對華爾街上最流行的投資策略進行了長期研究的人。在他的《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一書尚未出版之前,有關哪些投資策略在長期中收益較好,而哪些策略又表現不佳的情況,始終沒有較全面地面向廣大投資者的介紹。盡管出現過許多短期性的研究,但對有關各種流行投資策略的長期業績的介紹依然甚少。
在這本書中,奧肖内西通過對美國股市長達45年的數據的系統、深入分析,研究了各種股市投資策略的收益和風險,並在嚴謹的數學方法、翔實的計算與比較的基礎上,總結出指導投資的原則和規律。他認為要想在股市投資中獲勝,就必須做到:從對長期歷史的總結中確定一種或幾種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然後堅定不移地按這些策略去做,並且在投資決策過程中考慮多種而不是一種策略。
由於分析跨度長達45年之久,奧肖内西把成長股和價值股表現優於大盤的幾個時期作了連接,通過這一方法來消除研究時潛在的偏見。例如成長股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末期的表現出奇的好,而價值股則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表現得更好。奧肖内西當時研究的初衷並非是要證明哪一種方法更優越,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寓意深遠的結果。這就是,奧肖内西發現買進低市盈率、低股價賬面價值比、低價格銷售比的股票(價值型基金經理人最常採用的三項比率),其獲利定能戰勝市場。奧肖内西的研究徹底推翻了當時流行的市場效率概念。效率市場認為,投資市場中沒有一個投資人或投資機構的策略能夠長期戰勝市場。奧肖内西寫道:“市場並沒有遵循隨機理論,即效率市場理論。大量的事實表明,市場不斷明確地回報特定屬性的股票(例如低價格銷售比的股票),也不斷明確地懲罰擁有其他屬性的股票(如高價格銷售比的股票)。”
奧肖内西在買進股票前首先以市盈率來測試預期獲利。他假定投資人每年買進具有最高和最低市盈率各50只股票,並隨公司價值的改變調整投資組合。其結果是,他發現低市盈率股票和整體市場獲利表現幾乎沒有差異。但如果購買大盤股,低市盈率股票的表現則有相當大的不同。1952年至1994年間,大盤股平均年獲利12.6%,而低市盈率股票比大盤股獲利高達15.5%。若以複利計算,43年下來兩者之間2.9個百分點的差異可以讓投資組合獲利擴大3倍。相反,若買進50支最高市盈率的大盤股,其年獲利率僅為11.4%。 如果再依照股價賬面價值比(市淨率)、股價現金流量比、價格銷售比(市銷率)等比率來綜合選股,則獲利更佳。奧肖内西發現差異最大的時候是在公司股價呈低價格銷售比時買進時。一個由最低價格銷售比的50家公司所組成的投資組合,在43年間每年年獲利率為18.9%;相比之下,若不考慮價格銷售比,年獲利率是14.6%。如果我們以一萬美元為本金,43年裡,買進低價格銷售比公司的股票累積下來的複利驚人。奧肖内西的發現,簡單來說,就是買進低比率的股票導致高獲利,買進高比率的股票則會帶來低獲利。
奧肖内西的實證研究發人深省:
1、所謂小盤股優勢是一個謬誤;
2、從單因素看,價值型股票的表現比成長型股票的表現要好得多;
3、成長型策略必須跟市場走勢結合起來,才能有好的表現。比如單一選擇上一年度每股盈利的增長情況是沒有意義的;
4、最好的投資策略是見個價值型、成長型與市場走勢結合起來的複合策略;
5、選擇“龍頭股”(近似於藍籌股)的組合是一個不錯的組合,它將使你在幾十年累積中,獲得超過標普4倍的收益;最差的投資組合之一就是市盈率組合,它還不如國債。
只有看過了奧肖内西的數據分析,才知道自己的一些分析方法極不嚴謹,而如果不嚴謹得到的結果就似是而非。數據分析應該採用多種方法相互驗證,最終的結論才可信。正如奧肖内西指出的那樣,許多研究所涉及的實踐階段都過短,無法得到合理的結論。許多研究所跨越的時間可以短至三至五年,而且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五年的歷史記錄足以判斷以為投資經理能力大高低。亞歷山大·波普說,一點點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跨越時間太短所得出的結論會給投資者極具誤導性的信息。奧肖内西說,當他在幾年前開始檢驗各種策略的時候,他認為要判斷一種策略是否有效,十年的時間就已經足夠了。而事實證明他是錯誤的。長期數據表明,要判斷一種策略是否有效,最少需要25年,多於25年則更好。比如,在長達15年的時間内,購買高市淨率的股票是看起來不錯的策略,但是整體的歷史數據則證明它是無效的。看起來對於許多短視的投資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奧肖内西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P15
人類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
…結論是:人類的判斷始終不如簡單的數學模型準確。與傳統的投資經理一樣,其他領域中的專業人員也無法勝過經過實踐考驗的公式,哪怕是對後者的被動使用。
P21
..“奧克漢姆剃刀”說明,最簡單的理論往往是最好的。
對於投資而言,這一道理同樣成立。但是,成功的投資需要人民你任性的特點行事。我們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具有從衆心理,被有關某一股票的故事吸引,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感情用事,根據小道消息和猜測來買賣股票,按具體股票具體分析的方式從事投資而沒有任何内在的一貫策略。….“一盎司的感情等於一噸的事實。”
P25
許多研究所涉及的實踐階段都過短,無法得到合理的結論。許多研究所跨越的時間可以短至三至五年,而且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五年的歷史記錄足以判斷以為投資經理能力大高低。但正如亞歷山大-波普的名言所說,一點點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跨越時間太短所得出的結論會給投資者極具誤導性的信息。根據一位著名的研究人員的估計,要對某種投資策略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斷(例如假設它具有95%的可能性從統計角度說有效),需要25年以上的數據。
……這裡我們就能看到一個五年長的時期可能具有多大的誤導性了。從1963年12月31日至1968年12月31日,如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每年買入COMPUSTAT數據庫中每股收益增長百分比最高的前50只股票,並於期初投資10000美元,則至期末將增值至35000美元,每年複合收益率超過28%。而在同期内,期初每投資10000美元於標普500指數,期末將增值至16000美元,每年收益率10.16%。但不幸的是,同樣的策略在下一個五年期中就沒有這麼好的業績了。從1968年至1973年,該策略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價值,而同期内標普500指數的收益率則為正2%。
P30
有些養老金顧問使用稱為可靠性數學的統計學分支來從過去的收益記錄中預測未來,他們發現,要想對未來做出準確的預測,至少需要14個收益期間的歷史記錄。
P37
内華達大學的教授傑拉爾德-牛博爾德和博斯-波恩研究了投資組合中股票數量對組合總體收益和波動性的影響。他們發現持有8至20只股票——普遍推薦的數量——並不能充分實現風險分散的益處。他們的結論是,要達到投資經理們一般聲稱能夠實現的風險——收益水平,其投資組合至少需要25只股票。如果組合中包括市值規模較小的股票,則股票數量應達到50只或更多。
P95
分析的方法:奧肖内西採用以下四種方法相互驗證,得出結論,非常嚴謹!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