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青睞什麼樣的產品經理(2)

2013-10-19 16:37:57

  2.產品基本功好

  產品基本功是一個產品經理專業能力的最基本體現。雖然上面的JD僅僅提到:"負責商業需求分析,推進決策,產出PRD(ProductRequirementDocument)和Demo等產品需求定義",這可能是因為他所招聘的是資深社區產品經理,所以沒有太多對初級技能的強調。

  但很多企業的JD都會提到:"熟練運用Axure、Visio產品設計相關軟件",潛台詞就是說:基本的產品技能都得會!用Visio畫流程圖、用Axure畫原型、寫產品需求文檔都要行。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在面試的時候,讓你把過去的作品展示一下,其實這也就是想通過實際的產物對你進行衡量。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到了你的作品,就可以更好地判斷你的功底。

  3.懂技術實現

  產品和人一樣,是有其内在組織結構的,如果在某個構成部分存在問題,它就會"生病",懂技術實現,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把握產品的架構,讓它保持健康。互聯網產品,基本上都是通過客戶端和服務端進行交互,最後渲染到用戶面前的。如果你一點技術不懂,或許這就會成為你產品經理生涯的一塊硬傷。特別是還處於設計階段的產品經理,這會直接妨礙到你進行功能設計。

  再來看看前面所展示的JD,上面寫到:通信或計算機專業、可以負責社區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看來這個崗位是要負責一些新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的,而不僅僅是社區内容方面的策劃。

  Google、Microsoft、IBM等企業中的很多產品經理都是從一線的工程師中提拔上來的。因為這些公司的產品更偏向於技術性產品,工程師對業務邏輯非常清楚,他們可將技術與商業場景結合起來考慮,這樣就可以獲得很好的商業產出。

  舉個例子:

  阿裡旺旺每天有很多的用戶登錄,IM默認用戶登錄時會彈出"每日焦點"。以前,這個模塊只是對原始的資源進行了分配,比如分為3個標簽頁(社區、資訊、新聞),各個業務方負責各自的運營,這導致CTR(ClickThroughRate)很低,很少有用戶去點擊上面的内容。2010年年初,公司安排我負責此模塊的改版,剛開始,我對於如何突破原有的模式也比較困惑。

  後來,基於對產品技術的了解,我把阿裡巴巴幾個主要的場景進行了劃分。通過對用戶行為偏好進行分析、數據倉庫建模,並採用行為和主場景默認匹配推薦的方式進行嘗試,這個做法也就意味著:用戶在登錄阿裡旺旺後,所看到的彈出窗口中的内容基本上是與其行業或偏好有關的内容。

  在進行調整後,CTR真的漲了5~6倍,用戶不再覺得給他推送的東西是沒用的了。下圖是整個產品模塊實現的大致順序圖。

  二、綜合素質要高

  什麼樣的個人素質才算是好的呢?可能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面試官往往會通過有限的接觸感知對方,然後由此及彼地進行推斷。比如:準時可能意味著有紀律,或許也代表會有責任心;答非所問可能是思路遲鈍;觀點重複,也許是因為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可能溝通能力也有問題;抱怨上家公司,也許表示沒有感恩的心,心態不好。

  由於個人素質的衡量是偏主觀的,因此有些人面試失敗,可能並不是因為專業能力不足。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企業首先會看產品經理的思路是不是清晰,執行力如何,然後再看其他方面。

  1.思路清晰

  與應聘者聊天,似乎是衡量思路清晰與否的有效方式。談到聊天,狡詐的面試官會盡可能地讓你說,因為你說得越多暴露得也就越多。在整個過程中他可以去感覺你的表達能力,以及條理性。

  再談做題,這是一些企業衡量你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能力的方式。比如,谷歌面試產品經理時就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目:假設在一段高速公路上,30分鐘之内見到汽車經過的概率是95%,那麼,在10分鐘内見到汽車經過的概率是多少?

  新浪等企業面試產品經理的時候,很喜歡讓應聘者現場設計一個產品的流程。看看是不是具備系統的抽象解構能力,以及數據流的抽象還原能力。也有很多企業會很直接地問:"如果這個產品換作是你來負責,請問你會怎麼做?"或許換成誰都會沒有答案,但通過你的反應也可以看出你的思路。

本文摘自《產品經理修煉之道》


   《產品經理修煉之道》由資深產品經理、中國最大的產品經理沙龍Pmcaff創始人費傑親自執筆,微軟、騰訊、百度、新浪、搜狐、奇虎、阿裡雲、Evernote等國内外20餘家大?互聯網企業資深產品經理和技術專家聯袂推薦。用系統化的方法論和豐富的實戰案例解讀了優秀產品經理所必須修煉的產品規劃能力、產品設計能力、產品執行能力,以及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旨在為互聯網產品經理打造核心競争力提供實踐指導。
  全書一共4章,運用大量總結性的觀點闡釋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思維體系,力避冗長的描述,用精辟的語言和經典的案例解讀了各種產品問題的表象和背後的本質。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