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的錢是誰的,賠的錢去了哪裡?(1)

2013-11-09 22:42:39

  有了前面兩個誤區的解決,實際上就很好解答股民對賺錢與賠錢的困惑了。我們經常會聽到牛市中股市總市值增加了多少,或者熊市中市值蒸發了多少,動辄幾萬億元,甚至幾十萬億元的市值波動,尤其是在2008年啟動的一波大熊市中,A股市值一度損失了20多萬億元。要知道我國近幾年年均GDP總額不過30多萬億元,難道一個股市在熊市中蒸發的資金會令全國人民辛苦一年創造的財富都付諸東流了嗎?其實這裡面也是誤區在作怪,即市值說的實際上是賬面上的盈虧,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盈虧,就好比前面舉例時提到的甲未銷售的兩棟樓一樣,股市也是如此。市場中大量個股,以及個股中大量的股份實際上是很少進行交易的,或者本身就是不流通的,因此市場中實際交易的資金量不是市場總市值,很多賬戶中的資金是長期處於單純的持股狀態,沒有賣出或者根本無法交易(限售股或者國家股等),因此這裡面就會出現前面提到的兩大誤區:盈虧產生在兩個時間點中間而不是時間點上,買賣操作的盈虧才是實際賺錢與賠錢的表現,單純說市值蒸發與增加是將很多單純時間點混淆為時間段,將賬面盈虧混淆成實際盈虧從而造成數值誇大的效果。

  如果股民真想搞清楚究竟誰在賺錢、誰在賠錢,筆者有一個好的辦法,能夠繞開誤區,讓股民真正發現問題的根源。大家都知道質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任何物質不會憑空消失,只是在不同的形態間轉換,股市中的錢也是如此,不可能憑空消失。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所有入市的資金好比水,股市是一個蓄水池,股民、機構、基金、券商等所有的投資者,都是拿著一個裝著水的容器進到股市中,先將水倒入蓄水池中,然後再用自己的容器從蓄水池中裝水,此時裝得多還是少,就要看投資者自己的操作了,而投資者最後在容器中裝的水和最初入市時裝的水進行對比也就有了盈虧。

  從表面上看,很多人會有一個直觀的想法,即認為入市總的水量會轉換成蓄水池中剩餘的水+股民容器中的水,但股民忽略了這裡面存在的一個問題,即水是會轉化成水蒸氣蒸發的,而部分水蒸氣還會重新回到蓄水池中。蒸發與流入的部分,往往就會成為股民忽略的環節,但也恰恰成為機構投資者,乃至交易所和券商利用的環節。實際上資金進出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進入股市的水轉換成市場消耗的水(蒸發-流入)+蓄水池中剩餘的水+股市容器中的水。而股市中什麼會產生水的蒸發呢?從股市向外抽資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稅費、佣金,第二種形式就是新股上市IPO,第三種形式就是再融資、增發、配股等。而股市中唯一能夠向市場註資,也就是流入水的渠道就是分紅,這也是股市中唯一能夠產生錢的渠道。

  

本文摘自《解套第一課——拯救你的大腦和錢袋》


   經過與廣大股民的多年來的交流,作者越發深刻地感覺到,如果無法將股民解套,那麼所謂的成功經驗,贏利系統,賺錢法則,美好明天都是空話而已。只有幫助股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股民才能夠真正實現蛻變,走上贏利的康莊大道。
  因此,本書告訴股民:在股市中,真正的解套,不僅要靠技巧,更需要解放思想。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