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7)

2013-11-10 10:58:28

  在古典經濟學之後的西方經濟學發展過程中,不時出現這種“概念的經濟學”的所謂“理論體系”。20世紀前半期的奧地利經濟學家奧特馬爾-施盤(Othmar Spann)就構思了一個這種“理論體系”的樣本。施盤強調社會是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整體。社會整體先於個人,個人通過一層層階梯而成為社會整體的一環,經濟則是服務於社會目標體系的手段的體系。這樣,國民經濟學只是普遍的、支配一切的社會學說的一個獨立的理論分支。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施盤首先通過規定國民經濟學與社會學說的關系,為“經濟”這個概念下了一個嚴格的定義;再從這個定義出發,推導出財貨、勞動、生產等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用演繹的方法建立了一個自我封閉的、嚴格統一的概念體系。他把這種概念體系稱為“經濟理論”。施盤這一類的所謂“理論體系”往往在各自的時代名噪一時,但卻都很快銷聲匿迹,對整個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沒有起多大作用。

  嚴格地說,這一類的“概念的國民經濟學”與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著根本的區別;但是,它又是古典經濟學的一種蛻變。它把古典經濟學的那些脫離實際的東西推向了極端,從而集中地暴露了古典經濟學的根本弱點。盡管古典經濟學總是從實際現象出發來研究經濟學,因而與“概念的國民經濟學”根本不同;但是,它那種把自己的一切理論都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的態度,卻給了“概念的經濟學家”們以思想上的支持。正因為如此,“概念的經濟學家”們的理論體系往往是用正統派的理論原理組合起來的。

  實際上,“概念的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以現代的世俗方式複活了中世紀的“概念實在論”,把一般概念當成了產生和規定個別事物的真正實體。這種研究方法的荒謬之處,首先在於它把定義放到了事實的研究之前,想從定義中推導出對實際問題的答案。實際上,從定義出發進行的演繹,得出的只能是事先已經放進定義中去的看法。更糟糕的是,這樣的經濟學所下的定義必定是脫離實際的。這是因為,我們的一切認識都要從經驗開始,從感官開始,由此走向悟性,而終結於理性。經濟學與大部分其他的經驗科學一樣,根本不可能在研究的一開頭就給出科學的定義。數學的定義可以包含不證自明的公理,經驗科學提煉出來的定義卻不能這樣。這種定義表達的應該是研究事實的結果,它們是通過分析事實而論證出來的。任何一門經驗科學的最大罪過,就是不從事實、不從實際的問題出發。而概念的經濟學卻把某些所謂不言自明的假公理看成是經濟學的出發點,根據這些假公理來下定義,再從這些假公理的定義出發進行演繹。這種演繹是濫用理性。對經濟學這樣的經驗科學來說,不分析實際的事實,怎麼可能得出合乎實際的定義?而概念的經濟學家們卻用對概念的反思來代替了對具體事實的觀察。這樣,他們下的那些定義就只能是假公理,這些定義雖然被說成是不證自明的,實際上卻既不是自明的,也沒有經過證明。這樣的定義只能是主觀規定的,根據這種主觀規定的定義去回答實際問題,即使使用的演繹方法再嚴格,得出的結論也不會有任何根據。而且,因為這些經濟學家在決定選哪一個定義作演繹的起點時是任意的,這就使“概念的經濟學家”們不可能得出一致的結論,結果是他們内部根據各自的主觀意願形成了許多互相敵對的陣營,出現了許多小宗派。這些小宗派使經濟學家們卷入了關於基本範疇和概念的繁瑣無謂的争論之中,而對充滿了重大問題的具體經濟生活不屑一顧。

  這樣,“概念的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是面向事實,而是面向概念;不是在似乎混亂的事實中尋找秩序和聯系,而是在事實之外還制造出概念的混亂。它既是非歷史的,又是非理論的,因為它的“理論”與對實際問題的真正理論研究無關。“概念的經濟學家們”既不研究直觀具體的經濟,又沒有理論分析的工具,因而根本就不能認識實際的經濟。

  

本文摘自《弗賴堡學派的啟示》


   弗賴堡學派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其久負盛名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社會市場經濟”的政策主張曾經為二戰後的德國提供了理論支持,使德國迅速崛起,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迹”。直到今天,弗賴堡學派在德國政界、經濟學界和民間都有極大的影響力和廣泛信衆。體制問題一直是經濟中人們關心的問題。而在弗賴堡學派之前的經濟學流派中,理論家們卻對這一問題沒有明晰的認識,一直到瓦爾特·歐肯與歷史學派決裂,並創立了弗賴堡學派,確立了將“經濟制度”作為經濟學的核心框架的思想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制度因素在現代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弗賴堡學派在學術上的又一重要貢獻。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