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9)

2013-11-10 13:21:27

  雖說貧富懸殊在中國歷史上是常態,但是有沒有公平的遊戲規則差別很大。古代有很具體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讀書考秀才,舉人,進士,繼而做官,成就功名利祿。科舉制度的利弊暫且不論,至少它是穩定的,所有的人都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這就是所謂的正道),競争大體還算公平,那些書讀得不夠好,考不上的人也服了,畢竟機會人人平等。

如今可以說沒規則。要是早明說了政府要吹房地產泡沫,房價要漲二十倍,以後全社會的主要財富就是房子,那但凡有點能力的人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一套套地貸款買房了,而且都去一線城市買。可是老百姓不知道啊,大家都把精力投入各行各業的工作,以為遊戲規則還是“行行出狀元”,只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得出色,就能得到回報。結果發現你做得再好,也不如早早貸款去北京上海多買上幾套房子。

老百姓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人們的不滿決不僅僅是貧富差距。如果是有本事的貢獻大的人富了,多數人會欣然接受。如今炒房子的富了,埋頭幹活甚至幹出成績的反而成了失敗者,這有悖最基本的公平。在感情上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目前的分配格局,這裡邊包括許多有能力,有貢獻,過得並不算差的人。

總之目前狀態下社會財富無論是整體估值還是分配結構都極端不合理,富人想兌現出逃,其他人想重新洗牌,内部壓力越來越大,只能靠加強各方面管制來維持。

作為財富,人民幣處於泡沫之中,被嚴重高估。作為貿易貨幣人民幣又被低估,因為貿易順差太大(2011年貿易順差1550億美元)。如果要刺破財富泡沫,人民幣應該大幅貶值。可是那樣的話貿易順差更大,全世界不答應,而且由於國内分配不合理,老百姓也無力承擔人民幣大幅貶值帶來的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要增加百姓福利,增加内需,同時減少貿易順差,那人民幣應該升值,可是那樣的話富人的財富泡沫會更大,資本出逃的壓力將難以抵擋。

貨幣同時具有兩種屬性,一種是貿易的工具,一種是儲存財富的工具。對於自由兌換的貨幣來說,這兩種屬性通常是統一的。比如全世界對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煤,鐵礦砂)需求增加,那麼用美元換澳元的需求就增加,超過澳元換美元的需求。此時澳元就會相對美元升值,直到供求平衡為止。在這一過程中澳元先是作為貿易工具被需要,而這種需求自然導致澳元作為財富存儲工具的升值。如果對澳洲資源的需求減少了,那麼澳元的貿易價值和財富價值就會同時縮水。

人民幣的發行模式和資本管制導致這兩種屬性被人為的撕裂了。貿易順差帶來的升值壓力和貨幣超發帶來的貶值壓力同時存在,這體現了制造業創造財富的能力與金融業榨取財富的欲望之間的矛盾。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是兩方面壓力同時解除,讓資本流入(貿易順差,國際投資和熱錢)與資本流出(富人兌現出逃)在無障礙條件下達到平衡。從目前資產總量看,資本流出的需求將遠遠大於資本流入的需求。也就是說,在目前條件下,人民幣國際化(自由兌換)意味著人民幣大幅貶值。廣大老百姓將難以承受這種結果。

  

本文摘自《下一個泡沫》


   本書講解了經濟泡沫和貨幣泡沫形成的原理,結合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從“泡沫”這一角度解讀了世界經濟的全貌。經濟無法與歷史、文化、政治等元素割裂開來,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
  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簡單得就像《模擬城市》;這個世界也不是地獄——陰謀和陷阱無處不在。本書的作者王希秋先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他的文章裡沒有對經濟理論生搬硬套的機械運用,也沒有為迎合部分國人對陰謀的偏好而歇斯底裡。在理論方面,本書涉及許多宏觀經濟學與貨幣金融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了30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脈絡;在現實方面,本書強調?中國—美國—歐盟微妙的三角關系,從政治、軍事、經濟的立體視角分析了這出新“三國演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