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香港經濟陷入戰後以來最嚴重衰退

2013-11-15 08:55:46

    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港元的投機,雖然未能沖垮聯系匯率制度,但卻令港元資產大幅貶值,形成整體經濟中嚴重的“負財富效應”。1987年8月中旬,國際機構投資者開始沖擊聯系匯率,令香港股市升勢受阻。及至1997年10月下旬,受到外資基金的重大抛售壓力和高息的雙重影響,香港股市連番暴跌,10月20日到23日,恒生指數從13601.01點跌至10426.30點收市,短短4天暴跌3174點,股市總值損失約8000億元,其中,僅10月23日恒指就暴跌1211.47點,以點數計創下歷來最大跌幅。當日,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境外集資股份中國電信以“特別交易”挂牌上市,收市價比招股價急跌1成。10月28日,香港股市引發全球股市下跌,反過來又影響香港股市下跌1438.31點,再創歷史記錄。
    1997年10月香港股市重演10年前股災。
    1998年1月中旬,受印尼盾大幅貶值及聯系匯率再受狙擊的沖擊,香港股市進一步下挫至7904點的低位。其後,恒生指數曾於3月份反彈至11926點水平,但在12000點關口前又反複向下。到6月中旬,受日元大幅貶值的影響,恒指再跌破8000點大關,6月14日報收7462點。1998年8月,聯系匯率第四次受到嚴重沖擊,影響所及,恒生指數於8月13日跌至6660.41點水平。據統計,從1997年8月7日恒生指數創16673點歷史高峰到1998年8月13日報收6600.41點,短短一年間恒生指數跌去約10000點,跌幅高達60%,期間港股總值損失逾2萬億元,可謂損失慘重。
    香港股市的暴跌又拖累樓市急挫。據恒生銀行的經濟報告,到1998年5月,香港住宅樓宇價格已較1997年第2季最高峰時回落約3成半,私人住宅單位總存量的價值從高峰期的38710億元跌至25160億元,損失價值高達13550億元,相當於本地銀行體系總存款額的5成,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實質增長被拖低最少2個百分點。其中,豪華住宅樓價的跌幅高達4成至5成,商業樓宇也有3成至4成的跌幅。
    面對低迷的地產市道,不少大型地產商紛紛透過減價促銷的方式推出新樓盤,以套現資金。1998年5月下旬,長江實業集團宣佈以每平方尺4147元的低價推出機場鐵路沿線的大型樓盤盈翠半島,在香港引起空前的震撼。該價格與1997年樓市高峰期同區的住宅樓價相比,跌幅接近5成。長江實業的大減價引發新一輪的減價戰,另一大型地產商新鴻基地產即時宣佈旗下大型樓盤青衣曉峰園大幅減價逾1成半。此外,恒基地產、會德豐、信和等大地產商也紛紛加入減價戰。激烈的減價戰進一步推低樓市。到1998年底,香港大型屋村住宅樓宇的價格,與高峰期相比估計平均下跌55%左右。
    金融風暴期間,港元匯率雖然沒有下跌,但包括股票、地產在内的港元資產,實際上已大幅貶值,形成整體經濟中的“負財富效應”。這一時期,每當聯系匯率被狙擊,銀行同業拆息利率即被扯高,尤其是1997年10月23日中午一度被扯高至280厘的歷史高位,其後雖大幅回落,但仍在一個相當時期内高企在10厘以上並大幅波動。在這種形勢下,銀行唯有採取“現金至上”的政策,以高息吸引港元存款,並審慎貸款,尤其是對長期貸款採取相當審慎的政策,導致整體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
    銀根收緊、通貨緊縮,使香港大小公司的財務狀況普遍惡化,部分過度冒進的公司被迫倒閉、清盤或大幅收縮業務。典型的個案包括港基銀行被擠提,香港八佰伴、百富勤集團以及一連串證券公司的倒閉、清盤,日資的松闆屋百貨、大丸百貨相繼結業,有悠久歷史的永安百貨宣佈大規模裁員一成,這些都給香港的投資者造成相當大的沖擊及震撼,也暴露了香港金融體系中存在的“系統風險”以及聯系匯率制度的弊端。
    在銀行高息和“負財富效應”的壓力下,香港的投資、消費急速萎縮,香港經濟的各個重要環節,包括零售百貨、飲食、酒店以至旅遊等,均受到嚴重影響。經濟不景氣所產生的破產、結業、裁員事件,使香港的失業率上升到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統計,香港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從1997年第3季的2.2%上升到1999年第2季的6.3%,同期就業不足率從不足1.0%上升至2.8%。以全港350萬勞動人口計算,即失業及就業不足人數約有32萬人。
    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下,香港經濟急轉直下,從1997年中的空前繁榮迅速步入戰後最嚴重的衰退之中。1997年第4季,香港經濟雖受金融風暴影響,本地生產總值實質仍增長2.7%,全年增長5.3%。然而,踏入1998年,形勢急轉直下,第1、2、3季分別出現實質負增長2.6%、5.1%和6.9%,第4季則收窄至5.7%,全年實質負增長5.1%。香港經濟進入了戰後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期。

本文摘自《香港金融業百年》


  香港金融中心的前世今生  金融業界的風雲人物,港幣匯率機制形成的軌迹,亞洲金融危機的當代啟示……  本書從歷史的角度,對一個半世紀以來香港金融業的演變、發展脈絡進行細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從中探索香港金融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香港金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來香港金融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