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增多,王軍肩上的壓力逐漸加重,他將目光投向了新股,這些新股連漲的行情,讓王軍與其親戚朋友備受鼓舞,投入股市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在溫州,像王軍這樣重新投入股市的老股民不在少數,唐先生也是其中一員。20世紀90年代末,唐先生曾投身過股市,但當時慘賠的經歷使得他對股市恨得咬牙切齒。但隨著溫州掀起炒股熱潮,已經有8年沒有動過股票的他,將1000萬元投向股市,憑借3年炒股虧損積累的經驗,他在牛市行情中如魚得水。
此外,一些從不炒股的炒煤團、炒油團和炒棉團成員,在股市由熊市轉牛市時,也乘著股市新一波上漲行情,將資金轉投股市。一位炒股的溫州投資者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放著這麼好的賺錢機會,不進入試試的話,那就說明我不是溫州人。"
雖然衆多溫州人仍對"炒股"這個流行語有所忌諱,怕繼"溫州炒房團"、"溫州炒煤團"之後,再被扣上"溫州炒股團"的帽子,但無論如何,溫州炒股團的冰山一角,仍舊隐隐約約地浮出水面。
某日晚上8點多,溫州新城拉芳舍酒吧111號包廂内,幾位股民和一名券商代表聚在一起,一場希望正在醞釀。身體有些前傾的林浩(化名),揮舞著瘦瘦的胳膊說道:"時機已逼近,炒股團以前歇手的成員這幾天來電咨詢的很多,電話快被打爆了。"
在溫州,與林浩相似的股民可以算作超大戶,經歷了A股、B股,甚至是H股的跌宕起伏,已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炒股本領。因此,在他們週圍就會圍繞著一群炒股跟隨者,他們時聚時分,人數多時可達200餘人,資金最多時有2000多萬元,一個月交易量也曾達到2億元。
以往,溫州人炒股的方式一般是,當"領頭羊"購進後,其餘股民迅速跟進,等股價上升到理想價位後,再集體迅速出手。從購進到出手,之間的週期往往只有一週左右,屬於典型的短線操作。短線操作雖然安全系數較高,但加上收取佣金及其他稅費,往往導致贏利空間有限。
吸取此前的教訓,林浩建議大家做中長線。此外,出於對自己在股市裡博弈能力的自信,他建議其團體成員購買白雲機場這種績優股,做長線炒作。
與在樓市和煤炭行業上的抱團形式相似,溫州人炒股也依然採取抱團形式,屬於典型的"羊群效應"。只要有一個風聲傳來,一群人都會跟風購進,場面極其壯觀,炒作的資金動辄就是上億元。
"我不懂股票,但是身邊的朋友們都在炒,聽說挺賺錢的,我也就跟著做了。"溫州的劉先生這樣表示,他本身並不懂股票,卻依然開了戶,跟著一批老鄉投資股票。這種情況,恰恰表明了溫州人善於抱團做事的秉性。
本文摘自《溫州資本幹的就是和你不一樣》
解讀溫州資本:溫州資本幹的就是和你不一樣
2011年的溫州資本跑路潮和破產潮,引發了人們的恐慌。無往不利的溫州資本怎麼了?出了什麼問題?30多年來,溫州資本從國内殺到國外,從小商品做到房地產,溫州資本緣何有如此大的魔力?這一群金錢玩家溫州人是如何所思所想?他們的哪些做法讓他們的財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他們的未來又何處去,如何在逆境之中尋找到下一次的暴發性增長機會?所有一切,盡在本書!請看被溫總理親口評價為“溫州最有權威的發言人”如何解讀溫州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