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分析,鄭州的落榜實在不足為奇。直至2010年,由"中原城市群"升級的"中原經濟區"才有相對完整的規劃出台,並被批準為國家戰略,這已是後話。
2010年12月,鄭州争寵"新特區"敗落3年過去後,美國一家網站公佈了鄭東新區的衛星圖片,並從圖片上判斷: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積",可能是中國最大的"鬼城"。對此,鄭州市沒少花氣力來進行解釋和新聞公關。
評點
昔日争奪"新特區"的敗落讓鄭州倍感落寞,鄭州多方面的教訓,已經被很多外地城市吸取了,不知鄭州本地的官員是否在反思?
不過鄭州也不應該氣餒,在河南省的經濟佈局中,2011年是"中原經濟區"的起步之年,作為核心增長極,鄭州肩上的擔子自然不輕。
武漢:"過五關斬六將"收獲"雞肋"?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堅忍不拔的武漢人雖然已"過五關",但稍有不慎,武漢仍可能會再次與"新特區"失之交臂。
·武漢"申新"之路坎坷多變,跌宕起伏,歷盡曲折,開的專門會議不少於50次,擬出的報告至少有1米厚。
·2011年2月,履新不久的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說,武漢比較優勢急劇上升。空間上具有聚焦性,效應上具有疊加性,能真正擔負起區域經濟發展引擎的責任。
對於武漢來說,成為"新特區"的確來之不易,5年6次申報,真可謂"過五關斬六將",功夫不負有心人,武漢"新特區"終獲國務院批準。
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是知名學者,也是武漢申報"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試點的政府高參,一直以來,他都是武漢角逐"新特區"的積極支持者。據他透露,武漢"申新"之路坎坷多變,跌宕起伏,歷盡曲折。
第一關:2003年,以"民營經濟改革"申報綜改區。
武漢這樣申報是有其原因的,2003年,國家圍繞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這一年,武漢就著手準備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工作。作為武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伍新木參與了"武漢市民營經濟發展"這一課題的研究。據他介紹,雖然武漢當時民營經濟發展迅猛,但在全國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第一產業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第二產業整體經濟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科技型、外向型企業偏少。實事求是地講,以此主題申報,武漢沒有任何突出優勢可言。
伍新木認為,按照新區、試驗區"先試點後推廣"的操作方式,如果自身不具備明顯優勢,也沒有鮮明特點,就很難吸引上層的註意力。果然,在這種情況下,武漢盡管連續兩年申報民營經濟改革試點,結果只有失望。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國城市危與機:大困局
國家“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新一輪的城市競争如箭在弦。競争世紀,誰已被遺忘?區域經濟時代,誰在快速崛起?中國的城市競争已經空前白熱化,城市之間為搶奪各種資源而展開的競争可謂波瀾壯闊,令人眼花缭亂。作者收集了中國内地城市在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城市發展與競争過程中失誤運作的大量經典案例,也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亂象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争過程中最受人關註也是最為典型的標本,也是目前最具參考性的中國城市競争MBA案例庫。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觀點尖銳、批判性強,對種種城市亂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強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