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大拐點(27)

2013-11-22 23:10:58

  中國企業這種現金流困境,完全是企業基於過去的經驗盲目擴張造成的。然而,過去盲目擴張卻不斷受到獎勵的時代已經過去。成本上升,需求萎縮的未來圖景告訴我們,明天可能真的會賣不出去了。世界已經今非昔比。以為這一次還能夠像過去一樣,恐怕過於單純。換句話說,這種現金流危機將不是短期的。如果這個時候放松貨幣,只會鼓勵他們的盲目行為,導致更大範圍的產能過剩。

  中小企業如此,那些受到保護的企業也大抵如此。在2011年結束的時候,中國的煤電企業虧損面已經達到半數。而在那些幾乎完全缺乏財務約束的各種政府投資中,這種情況則更為普遍。據報道,2008年開始運營的京津高鐵在一年中虧損就達到7億元。

  總而言之,在未來若幹年中,由於經濟增速下滑,成本上升、通脹攀升,中國大量企業的贏利能力將陷入逐漸下滑乃至喪失的趨勢之中。然而,這不是唯一的風險,在贏利能力不斷下滑的同時,中國大量企業同樣面臨重大的短期流動性風險。

  正如熱戀會讓情人們智商降低一樣,繁榮也可以讓人迷狂。長久的繁榮更是特別容易推動普遍的幼稚預測—明天還會像今天一樣繁榮。於是,在繁榮時期大量借貸,槓桿化操作,以推動利潤的最大化,就是諸多企業和個人流行的贏利模式。而一旦利率上升,就會在各個領域出現大面積違約,導致普遍的流動性危機。這就是所謂“低利率陷阱”。次貸危機、日本地產泡沫都是在因為央行扣動了利率這個扳機而幾乎在瞬間爆發的。

  中國中央銀行在明顯負利率的情況下,一直沒有大幅度提升利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激發這個流動性危機。中國由於沒有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對利率可能沒有那麼敏感,但是溫水煮青蛙,一旦利率提升在幅度與時間上超過阈值,其效果也會一樣。這對於那些在泡沫時期大量借款的機構和個人,將是致命的。現在,我們已經處於這個進程之中。我們看到那些房地產投機者正在為不斷高企的利率和還款額而眉頭緊鎖,看到那些往昔盲目擴張的企業高喊資金異常緊張。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無論以任何標準來看,中國到目前為止的貨幣政策都是相當寬松的。這大概只能說明,中國企業對外部資金流有多麼大的依賴性。以房地產為例,有人曾經統計,包括行業翹楚萬科在内的中國主要40家開發商在2010年負債已經超過6 000億,比上年大幅上升六成。而2010年仍然被公認為是中國房地產業的豐收年。隨著房地產銷售的持續低迷以及接踵而至的資產重估,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負債率將在未來繼續快速攀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上調幾個點,就可能引發房地產開發商普遍的流動性和債務危機。顯然,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正在步步逼近資金鍊斷裂的困境。不過,這種高負債因而對利率變動十分敏感的公司,遠遠不止房地產行業。在《2010年中國交通運輸業發展報告》中,中國民生銀行測算,中國鐵道部資產負債率將超過70%,每年利息支出將超過1 000億元。容易想象,如果利率在現在基礎上快速攀升,其資金鍊的斷裂也是高概率事件。中國大量企業的贏利模式是以經濟的快速擴張為條件,並建立在不斷融資的基礎上的,一旦這個條件不再,其贏利能力模式就會瞬間崩潰。

  

本文摘自《大拐點》


   冷戰之後,經濟高速增長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在這個意義上,並沒有所謂中國奇迹。
  中國的政府及企業之所以能夠有亮麗的報表,乃是因為那些本應該是由他們負擔的大量成本從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中被悄悄挪走,並轉移到了那些無法被統計到的匿名的社會之中。換言之,中國政府及企業成本被社會化了。這也是中國模式最為關鍵的秘密所在。在這個模式中,經濟增長是以中國社會的極度抑制和脆弱作為代價的。
  冷戰之後美元體系在全球的迅猛擴張正在接近終點。所以,全球經濟的中長期低迷,將可能是我們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石就坍塌了關鍵一角。
  無論從全球市場體系的視角看,還是從中國經濟增長的内部邏輯看,中低速增長都是中國能夠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國經濟正在步入一個中長期的大型拐點。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