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市民的失落心態。請看網上的熱議:
"十堰培養的產業給了武漢,十堰處在湖北的邊緣地帶,十堰在湖北的心中更是邊緣地帶,現實是:武漢1+8城市圈中沒有十堰,湖北副中心城市也沒有十堰,十堰在湖北完全處於一種被冷落和被抛棄的境地……"
"在現實中,因為地域接近的原因,十堰人和陝西人卻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你將清楚地看到,十堰和西安的聯系將會越來越緊密……"
"被稱為東方底特律的汽車城,在湖北竟這般沒地位。適者生存,十堰也需要尋找自己的位置,十堰更需要生存和發展。"
從中不難看出十堰市民衆那種不可名狀的失落感。
"邊緣化"的困惑與"塌陷論"的辯證
十堰的網友們說得沒錯,十堰是一座被邊緣化的城市,這是不争的事實。
前些年,湖北省的"武漢城市圈"把十堰排除在外,現在的"一江兩線"把十堰作為"漢十線"的盡頭,十堰在湖北發展的格局中似乎越來越尴尬。
有名為"山水人"的十堰網友在《十堰,"邊緣化"城市的突圍》的網文中稱,十堰被"邊緣化"了。其影響主要體現在未來發展瓶頸上:一是局限性,產業政策難覆蓋,發展沒有吸引力;二是動搖性,現代經濟和市場的"鍋底"和"窪地"現象會動搖邊緣化地區原有的產業基礎,造成資源的流失;三是盲目性,在一定階段上,邊緣化會導致邊緣化地區發展的目標缺位、戰略被動、發展減速。
上述不利影響在十堰已經顯現。現實危機讓十堰"做大做強"的心情更加迫切。當時的市委書記趙斌有個"拳頭論",就是以"山、水、車"三大世界亮點為依托,十堰打好三張牌。一是打好武當牌,發揮華中黃金旅遊圈的聚合作用;二是打好汽車牌,使之真正對週邊區域經濟產生強大的輻射力,牽引力。三是打好南水北調牌,以環保為内核,以水流為紐帶,整合京津經濟圈的資金、技術等要素,發展生態農業、環保產業、綠色有機食品業等。力争用5至10年在全市形成山、水、車為核心的三大經濟增長極,使十堰成為鄂陝渝豫四省市毗鄰區域的經濟中心。
談到十堰的未來,趙斌說,經過幾年努力,十堰可望實現大的突破。以此為藍圖,十堰"十一五"規劃曾提出,到2010年全市汽車產量達到55萬輛、零部件60萬份,實現產值800億元,真正成為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車基地。後來,這個目標基本實現。
在2008年湖北省"兩會"上,十堰市委書記趙斌當選為湖北省副省長。趙斌的升遷說明了十堰市在湖北的地位並非人們想象中那樣尴尬。
接任的十堰市委書記的陳天會說,十堰市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建成"百萬輛級汽車城"的目標。到2015年,十堰市的GDP將會超過1300億元。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國城市危與機:大困局
國家“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新一輪的城市競争如箭在弦。競争世紀,誰已被遺忘?區域經濟時代,誰在快速崛起?中國的城市競争已經空前白熱化,城市之間為搶奪各種資源而展開的競争可謂波瀾壯闊,令人眼花缭亂。作者收集了中國内地城市在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城市發展與競争過程中失誤運作的大量經典案例,也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亂象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争過程中最受人關註也是最為典型的標本,也是目前最具參考性的中國城市競争MBA案例庫。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觀點尖銳、批判性強,對種種城市亂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強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