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貨幣揭秘(3)

2013-11-23 13:38:42

  成本

  過度的詛咒,而非過度的特權。鑄幣稅有一個對立面。如果一種貨幣被認為很特別,這將會吸引人們來持有它,進而增加了對它的需求,使這一貨幣升值,從而使本國出口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力有所下降。CR26;弗雷德R26;伯格斯坦對這種詛咒有一個更為強烈的認識。在他看來,能夠更容易地為經常項目赤字提供資金援助,將會導致不負責任的政府和不負責任的私人部門行為,並因此導致金融的不穩定。美國在最近的經濟危機中的經歷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例子。部分因為儲備貨幣地位而引發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導致了大量的資本流入和低息貸款,二者再與寬松的法規相結合,便導致了不顧後果的行為,播撒下了危機的種子。由於美國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來借款,儲備貨幣地位可能就是那根讓美國自盡而亡的繩子。

  過度特權帶來的脆弱性。過度特權同樣會給購買美國資產的國家的對外行動帶來脆弱性。中國相對於美國來說有一些優勢,因為中國可以出售手中積累的美國國債。“二戰”後,許多英鎊區國家有賣掉它們持有的英鎊的打算,這就使得英國的宏觀經濟管理變得不穩定,也使之複雜化了。1966年,當時馬來西亞持有的英鎊相當於英國對英鎊區國家負債額的14%。所以當英國在政治上對馬來西亞施壓,要求其在貨幣上與新加坡統一時,馬來西亞以出售其英鎊儲備相威脅,從而成功地消除了來自英國的政治壓力,這在第二章中就已經讨論過了。

  責任負擔。這是源於儲備貨幣地位的權力的另外一個方面。主要國際貨幣發行國的貨幣當局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得不將它們的行動可能對國際市場產生的影響考慮進去,而不是只關註國内目標。埃德溫R26;杜魯門認為,美聯儲可能會降低利率,幅度可能會比其為了回應1982年下半年和1998年底在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出現的國際債務問題本該降低的幅度還要大。美國也不願看到其他國家(阿根廷)出於擔心而正式實現美元化,即使這些負擔並不明顯。

  為了保持儲備貨幣地位而付出成本的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英鎊的經歷。蘇珊R26;斯特蘭奇認為,要保住英鎊的國際地位,就要提高國防開支和利率以保持英鎊的堅挺,但是這種做法同時也降低了出口的競争力。“二戰”後的1949~1967年間,英國幾次選擇阻止英鎊貶值。因為它擔心,如果英鎊貶值的話會摧毀英鎊區,並使英聯邦陷入困境。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英國的脆弱性業已顯露。這部分是因為英國想避免英鎊貶值對英鎊區國家,以及對帝國的殘存產生影響。

  “代價高昂”的先決條件。中國正面臨是否將其貨幣提升為儲備貨幣,或是允許其貨幣的地位被提升這一兩難境地,其核心問題與嚴苛的先決條件有關,但我們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儲備貨幣地位需要對資本流動開放,以及消除國内金融抑制,這是一個必要條件。簡單來說,如果一種貨幣想要成為儲備貨幣的話,它必須對本國以外的人可用,特別是對那些購買該種貨幣的發行國資產的外國人可用。但是,一個基於保持貨幣不貶值並促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國内增長戰略,是很難忍受該國對資本流動更加開放的:當外國人想購買一個國家的資產時,這會促進資本流動,從而使該國的貨幣更為堅挺,也使出口競争力減弱。因此,對中國來說,在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戰略和提升儲備貨幣地位的戰略之間需要作出抉擇。因為前者要求外國人不能購買中國的資產,而後者則要求為外國人購買中國的資產提供無限制的渠道。

  

本文摘自《未來20年,中國怎麼樣,美國又如何?》


  中國經濟,到底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真正了解中國經濟,一定要從世界看中國。
  在這本激起國内外經濟領域争辯的書中,作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大預測。他極其準確地預測到,203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將占世界GDP的近1/4,而美國只占12%;2030年,中國的貿易額將會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的人均GDP在2015年將達到1.7萬美元;中國主導地位在未來20年間會很明顯,能與處於帝國時期的英國或二戰後的美國相媲美。……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