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霸權的邏輯(3)

2013-11-23 13:49:43

  貿易

  考慮到帝國徵服的歷史,一個國家在貿易上的主導地位也會影響其權力這一點也無可争議。在英國權力的巅峰時期,其支配著世界的貿易,出口額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很可能進口額亦是如此)。大不列颠對於海洋的控制(一些評論家認為,這種控制通常是通過摒棄規則實現的)讓它能夠控制其殖民地。

  伏爾泰對大英帝國的權力和主導地位的源頭沒有任何疑問:“英國的權力得益於英國各方從伊麗莎白時期就團結在了一起,共同推動貿易的發展。英國的議會把自己的國王推上了斷頭台,但這個議會現在卻忙於海上的各種項目,就像在最平靜的時期一樣。雖然這個議會的成員大多是些狂熱分子,但是他們在查理一世的血尚還溫熱的時候,於1650年通過了著名的《航海條例》。”

  在胡夫鮑爾和其他學者合著的書中,他們認為,在所研究的案例中,20%的案例使用了貿易制裁,而實施制裁的國家這樣做的目的是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那麼,究竟貿易是如何授予一個國家經濟主導地位和權力的呢?是通過進口、出口、貿易、產品構成,還是貿易夥伴的數量和身份授予權力的呢?

  現在是進口和進口的規模授予了國家權力。原因是這二者決定著一個國家能夠從為其他國家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市場準入,或拒絕提供市場準入中獲得多少影響力。戰後的歷史充滿了強國將市場準入作為“大棒”和“胡蘿蔔”使用的例子,而這些強國之所以這麼做,也不外乎為它們的經濟和非經濟目標提供保障。

  在第一章中,我描述了20世紀70年代時,理查德R26;尼克松通過使用進口關稅來使其他國家在匯率上作出調整,還有在20世紀80年代威脅採取保護主義行動,迫使日本改變其匯率和貿易政策。這兩個例子是對上述論點很好的佐證。

  還有其他很多的例子。美國1974年的《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規定,對那些侵犯人權的國家不予開放貿易。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之間,美國將301條款作為工具,威脅使用貿易制裁,使得一些發展中國家制定出了更為嚴格的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中國之所以願意把貿易體制自由化作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答應,只要中國這麼做,美國保證對出口至美國市場的中國商品實行非歧視性準入。也就是說,美國並不是把這個保證作為交換條件,向中國提供新的出口途徑,而只是通過承諾消除國會每年決定是否繼續向中國開放非歧視性準入的程序,來向中國提供準入的安全。

  向低收入國家實行貿易優惠,這首先由普遍優惠制提出,隨後,歐盟也提出了對除武器外的所有商品實施全面優惠安排,而美國也通過了《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這些貿易優惠,已經成為美國和歐洲實行發展政策的一種標準化手段。當然,在自由貿易協定的框架下提供優惠貿易準入是實施外交政策的一種重要途徑。北美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的一體化,以及歐盟向歐洲東部邊緣國家的擴張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出口也能授予一個國家權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的輿論認為,德國是通過和平的手段來發動戰争的,即通過貿易,尤其是出口的急劇擴張,以及嘗試在海外市場傾銷其產品,目的是阻止海外的工業化,來對其他國家進行無聲的經濟滲透。這種輿論很是強勢,以至於六個同盟國——英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比利時和日本——在1916年的巴黎經濟會議上通過了決議,決定不僅取消對德國出口商品的最惠國待遇,而且將其出口的商品列為禁止進口商品,或將其歸於特別的體制管理之下。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凡爾賽會議,然而這種精神卻是美國總統伍德羅R26;威爾遜所反對的。

  此外,當今世界,消費決定福利,出口授予權力,因為它們讓一個國家能夠決定其他國家的生活水平以及獲得商品和服務的渠道,尤其是在這些商品和服務是“基本的”必需品的時候。中國最近就使用了出口控制,減少了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礦的渠道。在處理與鄰國的關系時,俄羅斯利用天然氣出口作為實施外交政策的一個工具。美國在向那些它認為是潛在敵人或對它有安全威脅的國家出口高科技產品和軍事裝備方面,則有著大量的限制。而石油出口國則將石油作為武器,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在1973年,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為了報複美國在第四次中東戰争中對以色列的支持,向美國實行出口禁運。

  但是出口同時也會帶來脆弱性,因為出口是依賴於其他國家的行動上的。“一戰”前的這一案例中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對德國出口的警告,似乎被德國國内的一些擔憂所淹沒了。人們擔憂,德國已經過度地依賴國外市場,其結果就是讓德國在外國的行動面前變得更加脆弱,而這些行動將會使德國沒有辦法獲取原材料和食物。正是這種擔憂,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德國在1879年時颠覆了其原來的政策,轉而實行保護主義政策,特別是在農業政策方面,力争在食物方面實現自給自足。這種擔憂同樣也促使德國改變了俾斯麥的政策,同其他歐洲國家一起“争奪非洲”和非洲市場。

  同樣的,在2008~2010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發現,其出口增長戰略在國外市場遭遇衰退時顯得不堪一擊,而且出口急劇萎縮會造成中國大量工人下崗。因此,貿易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同時創造權力和依賴、堅韌和脆弱。

  最後,商品,特別是一些基本商品,如石油供應源的過度集中,以及出口的目標市場的過度集中,也會使貿易變得不堪一擊。

  

本文摘自《未來20年,中國怎麼樣,美國又如何?》


  中國經濟,到底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真正了解中國經濟,一定要從世界看中國。
  在這本激起國内外經濟領域争辯的書中,作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大預測。他極其準確地預測到,203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將占世界GDP的近1/4,而美國只占12%;2030年,中國的貿易額將會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的人均GDP在2015年將達到1.7萬美元;中國主導地位在未來20年間會很明顯,能與處於帝國時期的英國或二戰後的美國相媲美。……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