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無所不能變得軟弱無力?
我們不應該把前面所述理解為是對美國主導的黃金霸權時期的描繪,只能把這個時期看成是美國能盡快地從任何人那裡得到它想要的東西。最近美國情勢的改變並不能說明美國突然從無所不能變得軟弱無力。首先,美國在一些方面確實沒能得償所願。盡管美國想消除帝國優惠,它卻沒有做到。它沒能說服英國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創辦成員,它沒有阻止歐洲自由貿易區的創建,也沒能改變歐洲的農業政策。另外,美國為了確保有利可圖,經常不得不承擔一些國内的政治成本,卻又在耽擱很長時間之後才使這些結果有所保障。但是,如果美國的貿易夥伴較弱,或是更為順從(例如,比歐洲更聽話)的話,這可能會更加容易。在貿易領域,歐盟與美國齊心協力,這在共同推動市場開放的總體日程上頗有幫助。
當然,很明顯的是,美國在非經濟領域缺乏完全的霸權。約瑟夫R26;奈就這樣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擁有了核武器,也擁有了在經濟方面的優勢。但是,美國卻‘失去’了中國,沒能擊退東歐的共產主義,沒能克服在朝鮮戰争中的困境,沒能阻止‘失去’北越,也沒能推翻卡斯特羅政權在古巴的統治。”
另一方面,認為美國失去了主導地位,並且已經變得不重要的觀點也是不準確的。在最近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美國,或美聯儲發揮了與傳統霸權國家相關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危機中提供了反週期的流動性。美聯儲作為世界的央行,通過外匯交換(不包括參與美國各種項目的外國機構)提供了6 000億美元的資金。巴西、新加坡、墨西哥和韓國等國家不僅參與到了交換中,而且它們向美國,而不是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類似的金融援助。
事實是,一方面,美國在過去不能對所有的結果都予以保障;另一方面,現在美國不可否認地繼續發揮著影響力。但是,這些事實不能掩蓋美國影響力的廣度和強度的減弱。簡單地說,美國成功影響結果的概率已經顯著降低。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喪失了一些影響結果的能力,而從這一具有細微差別的意義上講,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是否正在衰退?如果是這樣的話,其經濟誘因又是什麼?
時下的很多著作都認為,世界進入了經濟主導權轉移的時期,權力和影響力正從美國轉向亞洲。尼爾R26;弗格森的描述很是引人註目:“仔細觀察的話,我們能夠發現,全球的實力均衡正在發生變化,這與19世紀70年代的權力均衡變化很相似。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過度擴張的帝國是如何將收入流廉價出清以應對外部債務危機的。那個在19世紀70年代遭遇挫敗的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而現在輪到美國了……”問題在於,這樣一個危言聳聽的預言是否可能包含一些經濟的先行變量因素?
本文摘自《未來20年,中國怎麼樣,美國又如何?》
中國經濟,到底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真正了解中國經濟,一定要從世界看中國。
在這本激起國内外經濟領域争辯的書中,作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大預測。他極其準確地預測到,203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將占世界GDP的近1/4,而美國只占12%;2030年,中國的貿易額將會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的人均GDP在2015年將達到1.7萬美元;中國主導地位在未來20年間會很明顯,能與處於帝國時期的英國或二戰後的美國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