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概念,演員約翰R26;拉莫塔(John LaMotta)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在制作培訓視頻時,我們請他扮演片中經理的角色。在排練過程中,他總是把語氣正常的開場白變成咄咄逼人的對話。後來我們才知道,因為和他配戲的人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約翰認為這個人是個滑頭。因此,無論我們怎麼指導(告訴他軟化語調,不要表現憤怒等),約翰還是對對方十分輕蔑。盡管他的每一句台詞和劇本絲毫不差,但約翰内心先入為主的偏見導致他下意識地流露出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先是改變語調,然後是假笑,舉起拳頭等。直到最後導演告訴他那位同事工作很努力,是個很受歡迎的人,這時約翰才準確地演出了導演要求。由此可見,如果無法改變主觀認識,他是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表演行為的。
保羅R26;艾克曼(Paul Ekman)1是一位研究人類面部表情和情緒長達30年之久的學者,對此他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當人們試圖掩飾内心真實感受,假扮另外一種情緒時,艾克曼發現虛假表情使用的面部肌肉和真實流露的表情有所不同。例如,歡樂帶來的真實笑容會牽動眼部週圍的肌肉,而虛僞做作的笑容不會牽動這些肌肉。因此,人們一眼就能看出實情,你是很難掩飾内心真實情緒的。
除此之外,當你觀察到一個問題,感到非常懊惱,但決定保持沉默時,你的感受不僅會通過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語言行為得到流露,而且會以其他方式宣洩出來,如冷嘲熱諷、損人玩笑或是不合邏輯的推論等。例如,晚餐桌旁,已經29歲卻長期失業在家的兒子提醒母親臉上沾了一根面條,母親沒好氣地答道:“是嗎?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已經有兩份工作了。”這話不是明顯透露出讓她煩心的問題了嗎?
可見,當你試圖保持沉默時,你的身體語言卻在不斷發出相反的信號,或是通過諷刺挖苦的語氣來暗示真實情緒,這些現象說明──你應當開口表達内心想法了。
本文摘自《如何把人際關系危機轉化為合作共贏》
《關鍵沖突》提供了十分有用的技巧,它重新定義我們在家庭中和工作場所彼此的關聯互動。當《關鍵沖突》變成所有人的必讀本時,生產力必然會驚人地提高。殘酷的誠實很容易做到,默默忍受不需要什麼技巧;既要絕對誠實,又要做到充分尊重,這就需要技巧了。本書幫助你學會如何使人們負責任,不僅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會導致新的問題,而且能顯著、持久地改善彼此的關系。學習了如何處理沖突與對立,你就再也不會從無解的狀況中失望、憤怒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