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世紀90年代(2)

2013-11-26 12:53:35

  第二,擺脫金融危機的關鍵在於銀行財務的健全。不論增加多少基礎貨幣(日本銀行的供給通貨量),如果不良債權得不到有效處理,銀行就無法回複健全狀態。在日本的金融危機中對此做出強制處理的就是竹中計劃。雖然竹中實行的政策本身效果有限,但的確推動了不良債權的償還速度。白川總裁對零利率、量化寬松做出了肯定的評價,認為該政策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第三,零利率將巨額存款從存款人手中轉移到了銀行。泡沫崩潰造成1 200萬億日元的財富損失,其中有600萬億日元是投資家脫手求現。剩下的600萬億日元屬於淨損失,這筆損失總得有人認,否則賬務沒法清算。按照三菱總研的計算,1992~2005年,日本居民家庭存款損失(機會損失)利息2 830萬億日元,而企業因此減少264兆日元的利息負擔。 也就是說,日本金融危機結束的原因很簡單。零利率將老百姓的存款利息轉移到了銀行,通過再借款讓這些實際已經出現債務過重的“僵屍銀行”起死回生。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損失也靠此填上了。由於貨幣是長期中性的,要解決問題必須解決實體經濟的三大過剩(即“債務過剩、設備過剩、雇用過剩”)。也就是說,泡沫崩潰中企業破產後本應由股東直接承擔的損失現在換成了由存款者花15年來慢慢償還。最後日本經濟從表面上得到了恢複。如果有人以為“零利率政策讓日本經濟恢複起來”而為“零利率”歡呼雀躍,那他還真是不折不扣的老好人。 經濟週期問題還是生產力低下 20世紀90年代日本進入“失去的十年”,就這一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是認為這是經濟週期(短期)的問題,只要日本銀行大膽地放寬金融,日本就可以擺脫困境。我們稱之為通貨緊縮派(緊縮缺口派)。另一派則是結構改革派,這派觀點認為生產力的長期低下帶來潛在增長率的下降,所以實施金融、財政等宏觀政策不會有明顯效果,應該通過規制改革來提高生產力。通貨緊縮派的代表有岩田規久男,他這麼寫道: 通貨緊縮派認為,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市場的相對價格機制運行不靈,為恢複經濟,最重要的是實行一系列宏觀經濟擴張政策,消除緊縮差距,將國内實際生產力提高到國内潛在生產力水平。……但是並不是說通貨緊縮派認為結構改革不重要。在消除通貨緊縮的問題後,為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水平還是要進行結構改革的。 這裡把解決GDP差距的短期機制和提高潛在增長率的長期機制完全區別開來。這是薩缪爾森在那本有名的教科書裡所倡導的“新古典綜合派”。他認為就業不充分時,價格是一定的,這時凱恩斯政策是有效的。但就業充分時,價格出現波動,這時就是新古典派經濟學起作用了。但是為什麼就業不充分時價格機制不起作用而充分就業時就起作用了呢?在這一點上岩田沒有做出解釋。 另外一派結構改革派的代表就是林文夫。他在和普雷斯蓋特合著的論文中寫道,日本進入“失去的十年”是因為全要素生產率低下導致潛在成長率低下。他在書中這麼寫道, 凱恩斯經濟學強調總需求,但也承認需求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長期的價格調整得以解決。凱恩斯經濟學在解釋經濟週期等這類短期的經濟變動時或許是有用的,但是無法說明日本在90年代所面臨的經濟長期停滞的問題。

本文摘自《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已經陷入了連續二十年的經濟停滞狀態,史稱“失去的二十年” 。這段歷史引起了各國尤其是中國的高度重視。雖然研究者衆,但缺少對日本社會真實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測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聲音很少被引入。 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經濟長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正是填補了這一空白。讀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讀其來龍去脈的。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