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是國家、社會的財富。國有企業創造的財富是不是我們國家的財富?民營企業創造的財富是不是中國的財富?無論怎樣,最後是不是社會的財富?如果制約它,我們的發展就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不能總是埋怨,而要適應環境,做自己該做的,用實力說話。
——摘自2009年12月蔣錫培在第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民營企業的外部環境一直是經濟界讨論的話題。萬向集團的創始人魯冠球直言:“對民營企業、對商人的歧視幾百年、上千年前就有,現在依然有,一萬年以後還是如此,只是多與少的問題。”
與其他民企一樣,即使遠東戴著“紅帽子”,即使蔣錫培是紅色民營企業家第一人,遠東在政策和體制環境上也是一個逐步改善的過程。1992年,範道電工塑料廠改制戴上“紅帽子”,去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時公司名稱要改,蔣錫培最初申報的企業名稱是無錫蘇南電纜有限公司,但工商行政管理局說,蘇南比無錫大,怎麼能排在無錫後面呢?沒有通過,於是就另外起了一個名字——無錫市遠東電纜廠。“當時叫遠東,就是覺得大氣,沒什麼特別的含義。”蔣錫培說。
到了1997年遠東和4家國企合作時,最初蔣錫培希望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申報註冊,叫中國遠東電纜有限公司,但最終還是沒有通過,原因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幹部說“遠東”有殖民色彩。最後沒辦法,只能回到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叫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
起一個公司的名字就費了這麼大勁,由此可以想象當時民營企業辦一件事情的難度。通過這次經歷,蔣錫培從創業之初就清醒地認識到,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幾年就改變。說到底,民營企業的發展要適應現實的經濟環境,抱怨無用,還得順勢而為,靈活應變,做大做強;同時要處理好企業與政府的公共關系,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大環境下贏得寬松的小環境,以獲得自身發展的資源、政策支持。
行動指南
如果改變不了環境,就必須適應環境,做大做強。
本文摘自《蔣錫培管理日志》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2008CCTV中國經濟十大年度人物。
1990年,蔣錫培帶領28位親朋好友創立遠東,如今他帶領下的遠東控股集團已成為中國電纜業傑出的行業領袖、中國500強企業。他憑借自己的智慧、膽識和勤勉架構了引人註目的“遠東模式”。他首次以民營企業家的身份成為黨的十六大代表,而被譽為紅色企業家,成為改革開放30年裡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性人物。
本書通過日志形式,從多個角度來梳理和總結蔣錫培管理思想和遠東經營模式,描述蔣錫培對企業精神、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管理之道及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獨特經驗和智慧。相信本書對衆多讀者、創業人士和企業管理人士都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