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英國推銷貨幣“水變油”:外匯儲備呱呱落地

2013-12-19 10:55:20



  英國推銷貨幣“水變油”:外匯儲備呱呱落地

  一戰結束後,諾曼最苦惱的事,就是如何把英鎊塞進其他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中去。沙赫特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輕松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今天,外匯儲備作為各國央行的貨幣儲備,並以此為抵押發行本國貨幣似乎是個常識,但是,在1922年,這種概念絕對匪夷所思!在傳統的金本位中,央行主要的貨幣儲備就是絕大部分的黃金和短期本國票據,而只有黃金資產才能同時滿足高流動性、易交換性和國際公認性這三大特點。

  在金本位的機制中,各國央行主要關註黃金儲備,如果不是巨大的市場動蕩(如黃金大量外流),央行很少積極幹預金融市場。在金本位中,物價、利率、信貸、財政和貿易平衡基本可以自我調整。各國貨幣都有自己的含金量的法定基準,所有貨幣都與黃金看齊,也幾乎不存在匯率波動的問題。從19世紀初到一戰爆發前,大英帝國所奠定的金本位貨幣制度極大地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工業革命和城市化,在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將西方文明的成果迅速推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在近半個世紀沒有大規模戰争和革命的情況下,以鐵路、航運、電報為代表的新技術日新月異,國際貿易空前繁榮,全球資本自由流動。金本位將西方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巅峰。

  但是,發展註定了不平衡。德國突飛猛進,美國後來居上,20世紀初的大英帝國已是耄耋老者。看似穩定的地層中,正在積聚著日益增強的斷裂壓力,地火呼之欲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這種巨大的經濟斷裂能量的總爆發。社會生產能力被大部分轉向軍工,然後在戰火中彼此摧毀。全球貿易崩潰了,世界市場被分割,更重要的是保證世界經濟齒輪運轉的全球資本流動停止了。金本位的失效,導致各國紙幣嚴重超發,物價輪番上漲,原本大致均衡的各國黃金儲備極度失衡。

  1913年戰前的四大經濟強國——美、英、德、法共有黃金儲備50億美元,其中美國最多,為20億,英國8億,德國10億,法國12億[3]。註意,這些黃金儲備並不全在中央銀行手中,商業銀行和流通貨幣也占有很大比例。有趣但合理的是,四國黃金儲備分佈情況大致與其經濟規模相當,稍有例外的是法國。1923年,由於黃金產量增加,四國黃金儲備總量上升到60億美元,但分佈發生了急劇的扭曲。由於戰争中避險的原因,歐洲總共有20億美元的黃金湧到了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量大幅攀升到了45億美元,英國略有減少,法國損失較大,而德國流失最為嚴重。

  戰後歐洲各國已陸續準備恢複金本位,而大英帝國的處境最為尴尬。如果倫敦要想重新恢複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鎊就必須重新回到戰前的價值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取信於天下,金融的基石就是信用。但英國貨幣已經超發了一倍,顯然,與黃金儲備相比,英鎊紙幣過剩了。面對黃金占絕對優勢的美國,英國的金融霸權地位可謂是倍感壓力。如果英鎊繼續疲軟,則世界各國經濟與貿易融資遲早會投奔更加堅挺的美元,全球資本將向紐約匯聚,200年來苦心經營的金融帝國將從此萬劫不複。假如喪失金融霸權,大英帝國的全球貿易組織者地位,國際結算計價貨幣的壟斷,商品市場的定價特權,都將逐步瓦解,甚至遍佈世界各大洲的英聯邦體系能否繼續維持,帝國海軍是否還具備保護世界各大洋通道的財力,都變成了可怕的疑問。

  作為大英帝國的金融掌舵人諾曼,殚精竭慮、苦思冥想如何解決黃金短缺的困境。最終,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硬把英鎊紙幣當成黃金對待,勸說和強迫各國接受這一觀點,在各國央行貨幣儲備資產中,除黃金之外,再加上英鎊。當然,諾曼會拍胸脯向大家保證,如果需要,英鎊可以隨時被兌換成黃金。1922年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英國主導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金融委員會,在熱那亞會議(Genoa Conference)上,向各國正式推薦英國的貨幣新發明,英鎊紙幣與黃金相同。這就好比貨幣領域中的“水變油”怪論,水不可能變成油,紙幣英鎊同樣不可能變成黃金!最終,熱那亞會議決議案第9款,明確要求各國“建立一種新的國際慣例,為了節約黃金,貨幣儲備中可以持有外匯” [4]。

  外匯儲備的概念在世界貨幣史上第一次隆重登場了。

  諾曼發明了一種新的貨幣機制,這就是金匯兌本位。顧名思義,就是黃金加外匯(可兌換黃金)的本位制。從此,各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未來將以黃金和外匯作為抵押,創造貨幣和信用。

  其實,明眼人一看都明白,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如果英國有足夠的黃金,何必增加外匯做貨幣儲備資產呢?直接用黃金不就完了嘛。正因為如此,諾曼推銷的外匯儲備理念並不順暢,大家對於這種貨幣“水變油”的概念將信將疑。幾經努力,除了英帝國的殖民地屬國和戰後備受惡性通貨膨脹困擾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小經濟體之外,歐洲其他各國並未立刻買賬。

  正在諾曼對此事心力交瘁之時,沙赫特代表著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居然主動要求馬克投進英鎊的懷抱,代價僅僅是2500萬美元的區區之數,怎不讓諾曼欣喜若狂?

  可是,諾曼還有一絲隐憂,黃金不足導致了英鎊的疲弱,而黃金儲備5倍於英鎊的美元正虎視眈眈地觊觎著貨幣之王的大位。

  美國人還真來了。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