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國

2013-12-19 11:28:19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國

  1941年3月11日,美國終於通過了《租借法案》。這個法案可以說是為肢解英帝國經濟體系而量身定做的。國會從一開始就在考慮的核心問題,就是租借的對價!美國人要的就是英國和其他受援國,在戰後多邊貿易重建中進行合作的承諾。這個承諾,說白了就是廢除“帝國特惠制”,解散英鎊區。美國人不忘多邊貿易,那是因為英鎊區的割據勢力太強大了,如果不趁著英國被德國逼得走投無路,英國人豈肯輕易就範?美國人連打仗時都不會忘記生意,或者更準確地說,美國是為了生意才去打仗的。

  在《租借法案》通過之前,丘吉爾就對羅斯福虎視眈眈地盯著英鎊區感到如芒在背,他深知以“帝國特惠制”為基石的英鎊割據,對於英鎊抵抗美元未來的侵略將是何等的重要。但丘吉爾畢竟是戰略家,他不可能選擇同時與兩個強敵在不同的戰場上作戰,希特勒在軍事戰場上的壓力幾乎壓垮了英國,如果這時還要同羅斯福在經濟戰場上厮殺,英國就完蛋了。因此,他刻意保持了對美國的模糊承諾。丘吉爾強調:對所有盟國開放歐洲殖民地的原材料市場,停止進口市場的歧視性條款,並“充分尊重我們現在所享有的優惠”。這是丘吉爾留的一條後路,即保留“帝國特惠制”和英國對殖民地原材料資源的壟斷。羅斯福也不好糊弄,偏偏把這句話漏在了《租借法案》之外。

  結果,在《租借法案》的第7條,埋下了雙方争議的伏筆。這一條規定,“①通過適當的國際和國内措施,擴大生產、就業、商品的交換和消費,它們是所有民族的自由和福利的物質基礎;②消除國際商業中所有形式的歧視性待遇;③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當凱恩斯看到這一條時,憤然說道,這不過是“赫爾先生的癡人說夢般的提議”,他認為戰後英國只能是更加嚴厲地實施金融和貿易控制[13]。

  顯然,《租借法案》的代價就是終止大英帝國的英鎊割據。

  在該法案執行過程中,美國仍然緊緊卡住英國的脖子,防止英帝國的經濟威脅在戰後死灰複燃。1943年年底,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與懷特強調,英國的儲備“已經增加得太多了,英國現在要用現金支付租借賬戶上供應給它的部分物品了。當英國官員指出需要為戰後時期保留足夠的儲備時,摩根索向他們保證,英國的戰後需要將在以後通過專門的措施得到滿足”。其實,美國一直逼迫英國始終處於“掏光家底”的狀態,英國的儲備不能超過戰前的10億美元。美國的策略是,英國戰時的外匯儲備越低,將來就對美國依賴越大,逼迫英國放棄“帝國特惠制”也就越容易。這意味著,英國未來將不得不反複向美國求助,天知道美國那時又會開出什麼樣的價碼。英國命運的咽喉已經緊緊地被美國人卡住,它越是掙紮,美國的手卡得越緊。

  除了美國政府在前面卡住英國的脖子,美國國會也沒閑著,它從背後向英國人再狠狠地踹上一腳。參議院戰争調查委員會的頭頭,正是後來的總統杜魯門,他宣稱“租借的目的從來都不是作為盟國將戰争的成本轉嫁給美國的手段。如果受益國無法以美元進行償還,它們可以將其國際上所持有的資產,如石油儲備和金屬儲備,部分地轉移到這個國家” [14]。英國碰上了美國這樣的經濟對手,也是活該倒黴。希特勒再生猛,但畢竟沒有這麼多賊心眼兒。

  戰争到了最後階段,英國越來越不安,因為一旦戰争結束,《租借法案》將立刻終止,那時將進入清算階段。清算對於英國人將是一枚經濟炸彈,戰争的巨大消耗迫使英國在最終勝利之前,必須大量儲備作戰物資,而戰争一旦結束,這些剩餘物資將折算成英國欠美國的債務。在外匯儲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英國還要面對巨大的戰後重建工作,到處都需要花錢。更為嚴峻的是,英國欠美國的債,同時還欠著殖民地屬國為戰争所付出的成本,這兩者相加,必然是一個災難性的數字。英國將再次從戰争的勝利者淪為債務的失敗者。

  英國本來指望日本在太平洋戰場能夠再拖上一年,英國政府相信“日本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這段時間還能夠容英國在財政金融上留下一塊閃轉騰挪的空間。不幸的是,在歐洲戰事結束後,日本只堅持了三個月就投降了。

  大英帝國立刻掉入了無底的債務深淵。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