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贏家和輸家
曾經有人說:“在金融投機中發一筆小財的最佳方法就是一開始就發一筆大財。”盡管很不幸,但這略帶嘲笑口吻的引語所表達的卻是一個事實,因為大多數活躍的投機者,無論他交易的是股票、外匯、期貨、期權還是金融衍生工具,其命運都是以遭受損失而告終。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以及如何做才能使我們自身成為少數的贏家之一。
在佈裡尼寫於1829年的回憶錄中記述了這樣一段轶事。有人問拿破侖什麼樣的軍隊是最好的軍隊。“夫人:那些獲得勝利的軍隊就是最好的軍隊。”這位皇帝這樣回答。
我是在細細品味有關投資舞台上關於贏家與輸家這—主題的短文時想起這段故事的。1983年1月10日的《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關於20位高級商品專家交易商以及他們1983年前半年最好的投資選擇的調查。第一種選擇得3分,第2種選擇得2分,第三種選擇得1分。結果很具啟發意義。
買入銅 18分
買入黃金 16分
買入外幣 15分
買入股票指數 14.5分
買入牛 11分
買人白銀 7.5分
一些觀察值得深層次的思考。首先同時也是最明顯的是,所有的介紹都是在買方。不難發現這是一種錯誤,因為在最高的6種選擇中,只有其中的2種,即股票指數和銅,在6個月期間内價位上升。剩下的四種選擇中,黃金和外幣價位下跌,而牛和白銀的價格只有小幅度漲跌。在所有的選擇都為多頭部位時,那幾種當年呈牛市的幾類商品,即谷物、大豆、可可、棉花和糖,完全被“專家們”忽略了。
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銅一直是列在該表上的。買入銅在上次調查表(1982年後半年)裡位於高水平選擇的第二位,在1982年前半年的調查中則是第一位是選擇。在這段一年半的時期裡,銅的價格行為以及綜合的決定至多不過是中等的。銅的市場在整段時期内幾乎就沒有形成大幅度價格變動;在1982年大部分時期内價格下降而在1983年上半年則上升。
這一練習的目的不過是要表明,要想準確預測,哪怕只是提前6個月,期貨價格的變動也是相當困難的,即便是對於有經驗的專家們也是如此。專家們的這些不如人意的記錄應當提醒嚴肅認真的投機者們註意如下事實:
1.專家們也經常犯錯誤。
2.值得推薦的最成功的做法是:良好的技術手段加上嚴密的資金管理以及著重於追市而不是進行預期。
在股票市場上,對於專家們的預期和股票的隨機選擇之間也有著類似的情形。《華爾街日報》進行著一項兩組“分析家”6個月的競賽:
1.專家分析員和經紀人小組。
2.“擲镖者小組”,由一群華爾街日報職員組成,他們隨機地向日報價格頁擲飛镖,並“選擇”被擊中的那些股票。
人們很可能會認為“職業化的專家們”會一貫地擊敗“擲镖者”,而且勝幅很大。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在持續幾年的競賽中,“專家們”勝過了“擲镖者”,但至多不過是以一個很小的幅度取勝的。因此,一個勤於思考的金融市場專業學生一定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專家們常常會犯錯誤?而且,為什麼那麼多的交易者在投機行為中遭受損失?回答可能是間接的,而且常常是很難說得很清楚的。然而,如果能仔細思考一下我所稱的“投機者的悲歎”,也許會是很有意義的。
除了1975年至1980年我的休假年外,在過去33年裡,大部分時間我或者呆在華爾街安靜、幽僻的辦公室裡,或者帶上交易監視器、電話、技術工具和其它設備到別的州或國外玩摩托遊艇。通常我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嘗試著在對我有利的頭寸上獲取高利,並盡量避免不利頭寸所帶來的損失。
我常常是獨立交易,而且要通過選擇。從我早年在紐約美林證券公司做客戶經理開始我就懂得了獨立操作的種種好處。我所學到的是如下内容:不管別人的意見如何,他們的已有專業技巧如何,去和他人共享交易策略和市場觀點是很沒有意義的。整個華爾街的真理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隨後的幾年裡,我有時有機會就投機問題發表演講或講授課程。我的介紹常常側重於市場策略、戰術和資金管理,而不是介紹具體的市場小道消息,即何時買入賣出或買賣哪些工具等。
在這些活動中最令人難忘的也許是連續幾個週末在紐約、芝加哥、邁阿密、洛杉礬以及達拉斯所參加的幾次交易研讨會。參加者年齡段在19歲至86歲之間,其中還有幾對是夫妻和父子。他們的經驗水平參差不齊,從新手到有經驗的職業交易商都有。在會議期間,我設法提出了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尤其有啟發意義,在此我願與你們分享。
在與會的幾百名人員中我發現他們的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就我所提到的“投機者的悲歎”而言,在新手以及有經驗的職業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盡管可以理解的是職業交易者很不情願去承認這一事實。
也許令所有人都感到沮喪的是:“我觀察到市場行情正如我所分析的那樣變動,而當我最終建立我的頭寸時,行情卻突然逆轉,向著相反的方向變動。”如果你知道了所有的交易者都會時不時地同樣感到沮喪,你是否會得到一些安慰呢?這種情形從根本上講是由於沒有抓住時機以及戰術錯誤所致,而不是其他交易者“密謀”來擊敗你(和我)。
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常常發現自己在接近於行市最高點處買入,在接近於行市最低點處賣出。”事實上,正是那些當別人買人他也買人,或別人賣出他也賣出的投機者們沒有抓註買入賣出的最佳時機,其行為匯總起來也就形成了波峰與谷底,至少在短期是如此的。
這種拙劣的時機選擇的交易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巨額損失或微幅贏利。下面引述的一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a.“我告訴我的經紀人買入XYZ股票,但他卻說服我不要去買。”(解釋:說這話的人也許曾想過要買人XYZ股票但是卻沒有買,而且可以想見的是,行情上漲了。)自然,經紀人由於錯過這一交易受到了責備。
b.“我的經紀人打電話建議我買入XYZ股票。我並不太想買入,但他說服了我。”(解釋:說這話的人買入XYZ股票,但買人後不久股價下跌。)經紀人由於該交易損失又一次受到了責備。
如果你並不覺得這些話聽起來很熟悉,那麼或者你是才開始進行這類交易,或者是你記性不好!這些普遍的經歷表達了這樣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總能很容易地為我們的錯誤估計和拙劣的交易找個理由;對於這種“輸家心理”我很願意提供一種可行的矯正法:
1/2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