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據比爾·利普舒茨的觀點,不論你對於技術分析的評價如何,都至少必須了解其中的相關結論,因為這會影響你的部位結果。巴頓將軍曾經說過:“我一輩子都在研究敵人,我閱讀對方軍事將領與政治領袖的傳記,甚至鑽研他們的哲學理論,聆聽他們的音樂。我研究對方每場戰役的每個細節。我知道對方在任何特定狀況下的每一種反應。可是,對方卻一點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要從哪個角度踢他的屁股。”
“歸根結底,交易只有一個法則:‘一切向錢看’。你可以自認為正確----可是,只要不能賺錢,你就錯了。一切都回歸到一點:‘精明的錢也是錢,愚蠢的錢也是錢’。即使你是天下第一號笨蛋,只要交易的結果賺錢,你就是諸葛亮。”
雖然比爾·利普舒茨不採用技術分析,但他還是運用相關的分析結論。首先,技術分析代表某些市場參與者的想法。其次,技術分析可以用來決定進場與出場時機與價位。
“某些交易員利用技術分析協助判斷進場與出場決策。基本分析的缺點是過於廣泛,你很難削尖鉛筆而指著‘在這裡買進或在這裡賣出’。你必須了解技術分析的技巧,例如動能,因為很多市場參與者都採用,所以可能影響行情。”
交易架構
整合構想
一旦交易對於未來的行情產生某種看法之後,必須把相關的構想整合為一筆交易。如果你預期行情將走高,最簡單的做法是買進根本資產。可是,取決於你對於行情的看法,其它複雜的策略或許有更理想的績效。
“接下來是架構交易。交易的架構方法有無數多種,細節更是不勝其數。你對於行情的判斷可能完全正確,結果卻是賠錢。如果時間掌握稍微不準,就可能損失。架構一筆交易,必須提升獲利的機率與潛能,減少損失的可能性。這就是交易遊戲的精髓,不斷從事這類的決策。”
舉例來說,如果你看好日元的走勢,可以通過許多不同方式做日元。你可以買進日元、做多買進選擇權或銷售賣出選擇權。如果你希望做多日元,而日元匯價波動率很低,可以考慮買進選擇權的多頭部位。如果匯價波動率很高,可以考慮銷售賣出選擇權。可是,如果匯價波動率真的非常高,銷售賣出選擇權未必理想,或許應該直接買進根本日元。所以,構建一筆交易,必須盡可能掌握所有的有利因素,盡可能累積勝算。
“舉例來說,假定你做多溢價買進選擇權的價差交易,其中買進一邊的溢價為2%,銷售一邊的溢價為5%,如果你對於行情的發展方向判斷正確,買進一邊的選擇權隨後進入平價狀態,價格波動率將因為選擇權進入平價狀態而產生相對變動。換言之,當你最初買進價差交易的時候,多、空兩邊的隐含價格波動率都高於平均選擇權隐含的價格波動率。現在,買進一邊的選擇權進入平價狀態,你知道這部分發生一些損失,因為平價選擇權現在隐含平價的價格波動率。所以,你必須了解其中的動態關系,尤其是運用比率價差交易的策略,如果你對於行情方向的判斷正確,或許應該回補策略的空邊部位,因為空邊部位很可能繼續維持偏高的價值。”
可是,請註意,策略的結構越複雜,並不代表賺錢能力越高。
“我在所羅門期間的老闆吉爾·賴恩戴克經常說,市場上有精明的資金與愚蠢的資金。可是,一天的交易結束之後,錢就是錢。換言之,不論你怎麼把錢賺到手,來源一點也不重要。舉例來說,如果買進IBM股票發生虧損,很多年輕人總是希望在IBM股票中讨回公道。事實上,這完全無關緊要。雖然在IBM股票發生虧損,你沒有必要因此而強迫自己交易IBM。市場不會覺得痛癢,銀行帳戶也不介意錢的來源。吉爾曾經對我說:‘我們為什麼不單純買、賣錢,然後賺錢?我們為什麼要交易選擇權或其它複雜的東西?’他是說‘精明的錢也是錢,愚蠢的錢也是錢’。有時候,你可以說‘買進’,價格上漲之後,你可以說‘賣出,謝了’。”
評估獲利潛能與潛在的損失
架構一筆交易,除了嘗試掌握獲利潛能之外,也必須考慮風險保障。
“最初建立部位的時候,當然會設定獲利了結與停損出場的目標。這些目標應該由你的交易構想來決定。部位的規模則取決於你能夠接受的最大金額損失。舉例來說,假定目前的匯率是1美元=124日元。另外,假定你認為日本與美國最近一回合貿易談判的結果,應該讓日元貶值到130,但基於技術性的考慮,日元也可能升值到122.50。評估日元選擇權的訂價結構之後,你決定最佳的部位是直接在現貨市場放空日元/買進美元。部位的規模應該多大呢?這取決於交易帳戶的規模與你準備接受的最大損失。如果交易帳戶的資金為一千萬美元,你最多只接受3%的損失,那你應該放空1500萬美元價值的日元(譯按:30萬美元×[125/2.5]=1500萬美元)。萬一判斷錯誤,損失是30萬美元,如果判斷正確而順利在130回補日元,獲利是60萬美元。”
“看起來很簡單,是嗎?可是,這只是在動態環境中的靜態分析。建立部位之後,新的資訊不斷發生。必須不斷根據新資訊而重新評估部位的狀態,調整目標價位。當然,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發展,但你堅持自己的判斷正確,很可能因此而不斷調降停損點。這當然很危險,但並不是我目前讨論的合理調整。你必須正確解釋新的資訊。總之,絕對不可以跟自己讨價還價,最大的金額損失必須非常明確。”
因此,如何運用目標價位?如何根據新的資訊重新評估?這都是交易架構的關鍵層面。防範損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獲利潛能數倍於潛在損失。
“對於任何一筆交易,獲利潛能都應該數倍於潛在損失。可是,兩者之間的比率究竟應該如何呢?一般來說,短線交易----換言之,準備在48小時之内結束的交易----的比率應該是3:1。對於長線的交易,尤其是策略中涉及許多選擇權部位而必須運用資本,我設定的報酬/損失比率至少是5:1。”
交易者經常利用選擇權來防範不利的價格走勢。舉例來說,如果某交易員預期行情上漲,可能做多買進選擇權。可是,為了防範行情下跌的風險,他也可以買進一些賣出選擇權,或銷售不同履約價格或到期時間的買進選擇權。
“我個人覺得,專業交易員把選擇權視為保險工具,似乎不太恰當。如果某個市場部位的流動性不高,或交易經常發生停頓,或許值得考慮選擇權的保險策略。可是,前述兩種情況顯然不會發生在外匯市場。專業交易員只要持有未平倉部位,就應該隨時追蹤行情,隨時都可以結束部位或認賠出場。惟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部位規模實在太大而可能顯著影響行情,我才會考慮採用選擇權做為保險工具。”
除了任何單筆交易都必須設定損失保障之外,還需要防範連續損失。
7/8 首頁 上一頁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