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納賈裡安的說法,交易的自律精神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東西。
“我認為自律精神是一種經過學習的反應。你可以教導其他的人養成這種習慣;可是,如果他們有問題的話,你就必須狠一點----絕對不允許他們失控。跟自己打交道,必須非常、非常老實。最重要的一點,每筆交易都必須設定目標。如果我準備進行一筆交易,在30美元買進某支股票,因為我認為價格可能漲到35美元,那就必須設定下檔的極限----例如:25美元----如果判斷正確的話,我可以賺進5美元。所以萬一判斷錯誤,損失就絕對不可以超過5美元。所以,我設定股票的上檔目標,下檔的損失絕對不允許超過我判斷正確的獲利程度”。
關於如何培養自律精神,納賈裡安提到一些方法。歸根結底,缺乏自律完全來自於放縱心理。舉例來說,面對一種情況,你有兩個心理路徑通往兩個不同的反應行為。在心理層面上,你會挑選阻力最小的路徑,感覺上最舒服、最沒有痛苦的路徑。對於非專業交易者而言,這條路徑通常也是最放縱而沒有自律精神的路徑。換言之,面對一筆失敗的交易,認賠不是阻力最小的路徑。對於頂尖交易員,自律的路徑也就是最不痛苦的路徑。身為場内交易員,納賈裡安就是如此。他很快就發現,在衆多交易員面前累積嚴重的虧損相當於痛苦的巴掌。於是,他讓自己進入狀況,不願意當巴甫洛夫的狗。
拉高自律精神的方法還包括:
·每筆交易都必須設定目標,預先安排出場的價位;風險/報酬比率至少必須1:1。
·必須誠實對待自己:你是否逃避現實而不願意承認損失?是否希望走一條最不痛苦的路徑?
·運用堅決的意志力。
·讓某人監督你的交易,讓他阻止你犯錯。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家裡從事交易,讓老公(或老婆)監督你。
認知交易風險
衍生性產品是風險管理工具。就如同任何商品一樣,你可以通過買進或賣出來控制風險。衍生性產品是轉移風險的交易工具。頂尖交易員對於風險的性質都有深刻的體會,最顯著的特色或許是:他們都讨厭風險,他們都防範錯誤的可能性。
“我非常排斥風險。你或許看到某些人在牆上挂著:‘風險不是你賺錢的惟一方法。’建立任何部位都必須讓自己明天能夠繼續交易。這點非常重要。保留明天的交易實力,其重要性超過今天不能獲利。我們永遠竭力控制風險,竭力設定底限。假定我希望做空行情,就如同我現在對於美國股市的看法(1997年4月14日),因為我認為利率將走高而對市場構成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採取裸露的空頭策略嗎?當然不會,我們買進賣出選擇權,每當行情下跌,我們就買進一堆買進選擇權,鎖定既有的獲利,防範行情上揚而迫使我們吐回到手的獲利。每年都只有幾次好機會。聯邦儲備局打算提高利率,這當然是做空行情的機會。可是,我們會繼續調整避險部位而鎖定利潤,絕對不會採用單純的多頭或空頭策略。”
“當我們進場交易,都會採用避險策略。[經過避險之後,如果一個部位發生損失,另一個部位就會提供獲利。避險相當於是防範錯誤的保險。舉例來說,如果買進買進選擇權,可以銷售其他履約價格或到期月份的買進選擇權或買進賣出選擇權。]我們對於行情的看法可能非常偏空,聯邦儲備局隨時可能宣佈調高利率,但我們一定會採取某些避險手段,萬一判斷錯誤才不會傷及筋骨。每一天的交易時段内與交易結束時,我們都會評估市場是否同意我們的預設立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就繼續持有風險部位,向下調整避險價位。如果我們認為市場的下檔空間已經不大,行情可能觸底回升,我們就會結束賣出選擇權的多頭部位,但是否會因此繼續持有買進選擇權的裸露多頭部位呢?不會,除非我們認為市場具有上檔潛能,我們不會單純撤掉風險部位,讓原先的避險部位變為裸露的風險部位。這不是我們進行交易的方法。”
納賈裡安強調一個事實,交易不是生死一博的賭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繼續留在場内,今天就不能輸掉所有的籌碼。所以,雖然沒有避險的裸露部位能夠提供更高的獲利潛能,但這不是他的交易方法。避險部位相當於一份保單,你支付保費,防範發生大災難。為了節省保費而不買保險,這或許是人們常有的投機心理;可是,一場災難可能掃光你的家當,明天再也不能進場。因此,風險管理必須具備避險的自律精神。
“當我們建立價差交易或避險交易時,經常會想:‘老天,如果哪個人把我綁住塞進櫃子裡,我現在就賺翻了。’因為股價持續下跌,我們就繼續向下展延避險的買進選擇權。沒錯,這就是避險者必須承擔的詛咒。可是,這也是我們每天能安心睡覺的理由。”
納賈裡安知道自己買了災難保險,所以比較能夠放松。
“經過星期五大跌148點之後,局面實在很慘,幾乎找不到買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被卡在一個部位中,勢必很慌張。可是,我們睡得像嬰兒一樣甜。當時,我人在紐約,正享受一段美好時光。事實上,我在星期五甚至沒有進入交易大廳,因為我們已經佈局妥當,交易會按照計劃進行。”
納賈裡安繼續解釋避險的效益。
“當然,我們有時候也希望自己沒有按規距辦事,但通常還是慶幸自己具備的自律精神。我們看到很多人押進所有的籌碼,準備狠狠揮出一支全壘打。即使面臨重大的行情,即使準備揮出全壘打,我們還是會控制風險的程度。即使我們買進許多溢價的賣出選擇權,還是會銷售溢價賣出選擇權做為避險。雖然我們認為行情將大跌,仍然會控制風險。舉例來說,如果在4美元買進賣出選擇權,銷售其它賣出選擇權而賺進2美元,結果只承擔2美元的風險。所以,我們能夠長時間坐在賭桌上。那些沒有避險的人,萬一遭逢不利行情,恐怕只有拍拍屁股走人,但我們可以繼續玩下去。”
由於避險的緣故,納賈裡安可以留在舒適界限内,發揮更敏銳的判斷力。不妨回想一下,前一次行情大漲或大跌而讓你陷入恐慌的情況。你是否有世界末日的感覺?是否讓你覺得胃部絞痛?是否影響其它的交易決策?若是如此,你是否考慮避險?當然,你必須盤算避險的成本,必須評估風險部位願意放棄多少獲利潛能。另外,你也需要考慮避險如何影響風險/報酬比率,何時增加或減少避險部位。風險完全沒有問題:只要願意的話,你就能夠精確控制它。
納賈裡安提到一個例子,說明避險的重要性。這段故事發生在1991年9月29日與30日,涉及明尼阿利斯的一家導尿管制造商。默丘裡是這家公司的指定主要造市商。
“一天之内,股價由每股88美元跌到56美元。市場持續抛空行情,我們也整天一直接手。另外,我們也持有賣出選擇權的空頭部位,每當行情下跌超過某個程度,我們就銷售賣出選擇權,所以做多行情的部位持續累積,而且銷售的數量越來越大。事實上,這完全違背應有的做法。這波走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損失100萬美元,走勢過程中,損失累積到數百萬。最後,我們總算清醒過來,回頭採取我們最擅長的手法:任何交易都必須局限損失。大約在兩個月的期間内,我們慢慢把損失彌補過來,完全依靠我們的自律精神。”
4/6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